石猛道:“文彦博这个人我知道,在有宋一代,最让人称奇的要数军国重臣文彦博。他不仅寿命较长,而且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其当政时间超过了五十年。文彦博遇事沉着、冷静,处理事情非常果断,且多为国家社稷着想。他执政于国家承平之时,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这段评价比较中肯,事实,文彦博在北宋中期的政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的执政时间纵观整个北宋王朝无人能及。”
独孤信道:“北宋君主重视文臣和仁义治国的理念换来了回报。比之于其它朝代,北宋王朝的名臣贤相最多;尽管北宋王朝当时有西夏、辽、金等强敌压境,但北宋时期并没有爆发致王朝于死地的农民起义;而宋朝直至灭亡时,仍有文天祥、陆秀夫等忠臣为国而死。正所谓:‘种瓜者得瓜,种豆者得豆!’理固宜然!?”
杨逍道:“北宋王朝不是没有名将,就算是有名将,也会被人给挤兑死。有位北宋中期铁血战将,出身贫苦农家,十六岁就替哥哥坐牢,后来又在军中当了小卒。但一场宋夏战争,却叫他的光芒骤然闪亮,从来见了西夏兵就狠打,还常带着铜面具冲杀,一副青面獠牙做派,常打的凶悍西夏不战自溃。就这样大小二十五战,真刀真枪杀出功名。”
石猛道:“此人天下闻名,就是狄青啊,可是狄青的下场确实令人唏嘘。”
独孤信接着说道:“在得遇了恩师范仲淹后,狄青这位早年出名又没文化的战将,开始耐下心来读书,兵法韬略愈加熟谙,仗也越打越聪明,还立下了平定侬智高叛乱的大功,官位也扶摇直,一路升迁到枢密副使。一个没功名没背景的武将,升到了文官才有的高位,堪称北宋中期官场的神迹。他穿着官服出入时,脸还带着当兵时的刺字,经常惹的旁人围观。可他却相当放轻松:留着这刺字,才能鼓励士兵们进。可接下来的事,就不轻松了。宋朝的武将被压制了多年,突然冒出个狄青,立刻引得文官们眼睛喷火,哪怕狄青为人谨小慎微,骂他的奏折仍然满天飞,各种他要造反的说法,常年有鼻子有眼。甚至还出耸人听闻的传言,说狄青家的狗长了角,半夜里狄青府邸有鬼火——这个狄青是妖孽,万万留不得。千万别以为,这只是奸诈小人的攻击,当时骂狄青骂的最狠的,清一色都是北宋朝堂所谓的‘名相’们,比如欧阳修、文彦博等名流,各个都是急先锋。狄青本人也委屈:‘我一辈子忠心为国,为啥落这下场?’没想到文彦博,就是那位北宋名臣,四朝元老的文彦博,直接回答:‘你没错,可你是武将,所以必须怀疑你!’带着这样的回答,狄青,这位北宋中期最优秀的战将,默默的离开了京城,离开前悲戚戚和朋友告别,满嘴说着诀别的话,到了陈州任,更是天天生在恐惧里,四十九岁就含恨而去!”
石猛道:“风光到狄青这个地步,却也只是悲凉结局。这样的北宋,哪怕有再好的将,真到半壁山河沦陷时,再也不会有下一个狄青挺身而出,只能默默接受靖康之耻!”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