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道:“前番我说过,董卓有两点比较值得肯定:第一,董卓性情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年轻时候的董卓,也是一颗怀有仁义之心的侠士。加他性情豪爽,走在哪里都喜欢去结交好友。故而,他慢慢的有了一些权势。据说他曾经去到了羌族,就和羌族的首领成了好朋友,结果有一次,这位羌族首领发现董卓将家里耕地的牛杀了拿来招呼客人。他就觉得,董卓这人还不错,为人大方,对朋友还真诚。因此,羌族首领是真心实意的欣赏起了董卓,回去以后,就转赠了很多牲畜给董卓。也因此才使得董卓开始渐渐富裕起来,有了后来崛起的本钱。第二,董卓对待自己的手下是真的真诚。当年,董卓被授命为军司马时,除了给他封官,还给他赏赐下了细绢九千匹。董卓接受了官职之后,就将赏赐的东西分给了手下的兵。因此,他手下的人就一直对董卓忠心耿耿,因为他们觉得董卓对他们太真诚了,是一个好的领导者,是一个值得他们为其卖命的人。所以综来看,董卓是一个对自己人好,对外人残忍的人,还算有点人性。”
石猛道:“凡是能够在历史留下自己名字的人,肯定有自己的能耐。我记得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个权臣,名字叫桓温,他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能流芳百世的话,那就索性遗臭万年。’能够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看透了生死,也许他早就已经看淡了别人的评价。”
独孤信道:“比起董卓来,桓温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人。董卓的事迹史书有明确记载,他本人也是劣迹斑斑,根本无法让人相信他是一个好人。我们现在的人说起董卓,无非就是说他年轻的时候还算不错,挺仗义,对朋友、对部下也够意思,仅此而已。如果再说他有什么好,还真不好说。桓温相比董卓来,真的是相差至少有十万八千里。纵观桓温一生,他活跃在石虎死后至‘淝水之战’前夕。桓温的一生以恢复神州、青史留名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而奋斗。他灭亡成汉,三次北伐,镇守西府,为稳定南朝,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晚年并没有因为私欲而杀谢安、王坦之,行改朝换代之事。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然而悲剧的人生正是一个人物魅力的所在。”
石猛道:“愿闻其详!”杨逍调皮地说道:“说来话长!”石猛问杨逍道:“贤弟能否详述?”杨逍笑着答道:“能者多劳,还是信儿哥哥讲吧。”
独孤信忍俊不禁道:“你们两个还真有意思,这一路净找机会让我说话。都两三个时辰了,路没走多少,话倒没少说。我口干舌燥的,根本就不想说话。”
杨逍赶紧让独孤信和石猛二人停下来,自己去帮独孤信取点水来解渴。独孤信和石猛二人也没闲着,给每个灯笼里都换了新的蜡烛,以免半路灭了。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