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道:“有一首《登嘉州凌云寺作》,作者为唐人岑参。全文如下:‘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搏壁跻半空,喜得登头。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见峨眉,如向波浮。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回合俯近郭,寥落见远舟。胜概无端倪,天宫可淹留。一官讵足道,欲去令人愁。’此诗的岑诗早年以风华崎丽见长,后几度出塞,多年的戎马生活,塞外奇险的自然风光,使他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善于用多变的笔触,新奇的想象,磅礴的气势,描绘塞外山川景物和战争场面,光怪陆离,给人以惊险、奇伟的感觉,形成“语奇体峻、意亦造奇”的风格。他用如椽大笔写此凌云寺,更是天作之合。”
石猛道:“百闻不如一见嘛凌云寺看完了,我们该去凌云窟了,凌云窟又叫凌云洞,位于锡水洞对面照壁山的半山腰间,比河床高一百多丈,因为发现较晚,人们又叫它‘锡水新洞’。此凌云洞长一里有余,洞内有洞,洞叠洞,洞壁有窟,窟中有景,共八个厅或殿,有百个景观,今天晚咱们三个人算是回不去客栈了。”
一听到凌云窟,杨逍脚底下快了许多,不大会功夫就到了凌云洞,三个人一进洞,眼前就是苍龙迎宾厅,有“鲤鱼跃龙门”、“海鸭戏水”,接着是一段必须“卑躬屈膝”方能通过的通道,名曰“侧身岩”。
在通道的尽头,是一个晶莹剔透、拔地而起的**石,颇有顶天立地之势,因而得名“顶天柱”。顶天柱的左前方则有一尊高约七八丈的乳石,如同正在淋浴的仙女,亭亭玉立。从此处前行不远,就是凌云殿,这里有巨大的“群龟朝圣”、“蓬莱仙境”、“红孩拜观音”等景观。
从凌云殿再向前有一眼深约四丈的石井,人们可以从铁梯下井。井下是一个三岔洞口,名日“会仙门”。向右行,是被称为“女娲补天宫”的一个大厅,厅内好似有朵朵红云,争相翻滚,四个乳石柱顶天立地。
“补天宫”的前方,是长约三十余丈的通道,其下左右布满林立的乳石和小洞,人称“千佛塔”。过了这个通道,就是“逍遥厅”,这也是凌云洞的末梢了。厅的正前方有一尊高约一丈的“老君像”,神态端正,栩栩如生。
若从三岔洞口向左行三丈有余,可见到仙女驾鹤、布谷催春、蝙蝠拜寿、巨仙下棋、二龙戏珠等乳石景观。向前是名曰“猿人故乡”的大洞,洞内有许多乳石状似猿人,有的像在烤火熏肉,有的像在给孩子哺乳,还有的似打猎归来,有的则像在河边饮水,真是活生生地反映出猿人的生活景象。
走出“猿人故乡”,再登两丈高的“九天云梯”,步行十六七丈,即到“玄妙宫”,洞内乳石林立,石花绽开,钟乳流飞,似珠宝堆砌。
看完凌云窟里的诸多景观,特别是千姿百态的佛像后,独孤信感慨道:“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本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石猛道:“扫开岭云,手携铁板铜瑟,滚滚唱大江东去;看透波心月,悟道是空即色,明明证我佛南来。?”
杨逍也不甘落后道:“看他怒目攒眉,却具一片慈悲,要人醒悟;到此清心涤虑,请将万念消化,与佛皈依。?”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