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接着说道:“峨眉金顶观云海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顷刻,茫茫苍苍的云海,雪白的绒毯一般平展展铺在地平线,光洁厚润,无边无涯,似在安息、酣睡。有时,地平线是云,天空中也是云,人站在两层云之间,极有飘飘欲仙的感受。大诗人范成大把云海称为:兜罗绵世界。(兜罗:梵语,树名,它所生的絮名为兜罗绵),佛家叫作“银色世界”。作为峨眉山的代称,如同五台山叫‘金色世界’,普陀山叫‘琉璃世界’,九华山叫‘幽冥世界’。山风乍起时,云海飘散而去,群峰众岭变变成一座座小岛;云海汇聚过来,千山万壑被掩藏得无影无踪。云海时开时合,恰似‘山舞青蛇’,气象雄伟。风紧时,云海忽而疾驰、翻滚,忽而飘逸、舒展,似天马行空,似大海扬波,似雪球滚地。最壮观的是,偶尔云海中激起无数蘑菇状的云柱,腾空而起,又徐徐散落下来,瞬息化做淡淡的缕缕游云。此种蘑菇云极难见到。范成大有诗惊叹这幻变的云海:‘明朝银界混一白,咫尺眩转寒凌兢。天容野色倏开闭,惨淡变化天灵。’更值得看的是日出,金顶黎明前的天空是美妙的东方,墨紫黑紫的太空,天地一色,逐渐地平线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托着三两杂金色镶边的彩云,预示着一个辉煌的白昼即将降临。彩云下,空旷的紫蓝色的天幕,一刹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升,逐渐变成注弧、半圆;变成桔红、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圆圆的红日嵌在天边。日出因气象条件和季节的不同而千姿百态,差异极大。天气晴朗时,太阳从地平线升起,可观赏到壮丽日出的全过程;或天边有云气,待见日出时,已是脱离地平线的一轮红日,或云层弥漫,则有时仅能看到朝霞、云海。伴随着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峨眉山宛似从头至脚逐渐披金色的大氅,呈现出它全部的秀美身姿。此时此刻,天地下变成金色的世界,象征着‘早晨是黄金’之意。在日出时的金顶,可看到更阔的天地:东面千山万岭似一座座山水小盆景;峨眉平原的尽头,表衣江、大渡河似两条白练环绕,汇合于隐约可见的乐山城。东北和西面,晒金山、大小瓦屋山方正横卧;银装素裹的大雪山,起伏绵延,耸立于众山之,在初升旭日晖映下,变化成一列粉红色的巨型缕花山石玉雕。谚云:‘朝看西午看东’。看神奇的佛光,最佳时间是未时和申时,最佳的地点是在睹光台、摄身岩。午后,摄身岩下,岩布满白蒙蒙的云层,云层中骤然幻化出一个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光环,约一二米大小,中央虚明如镜。金顶欢声雷动。观者背向偏西的阳光,有时会发现光环中现自己的身影,犹如面对明镜,举手投脚,影皆随形,奇者,即使成千百人同时同址观看,观者也只能自见已影。不见旁人。清人丁文灿在《看见佛光》一诗中,云:‘云成五色现厅光,形似民珠不可方,更有一桩奇异中,人人影在简中藏。’这种佛光名‘摄身光’。范成大在《光相》诗中歌曰:‘重轮叠影印岩腹,非烟非雾非丹青。我与化中人共住,镜光觌面交相显。’我记得还有一首诗写佛光,诗云:‘非云非雾起层空,异彩奇辉迥不同。试向石台高处望,人人都在佛光中。’佛光因色调、形状、大小的不同,有各种不同名称的佛光,如有水光、壁支光、童子光、金桥、清现、反现、大现、小现等等。佛光,佛家说是普贤菩萨向凡夫俗子显露真容,随缘应化,故又称‘光相’。实际,佛光是和种光的自然现象,是阳光照在云雾表面所起的衍射作用而形成的。人称为‘峨眉宝光’。据载,峨眉山佛光每月均有出现,夏天和初冬出现的次数最多,最多时全年可见一百次左右。金顶无月的黑夜,摄身岩下夜色沉沉,有时忽见一光如萤,继而数点,渐至无数,在黑暗的山谷飘忽不定。佛家称它的‘圣灯’,又名‘神灯’,说飘浮的神灯是‘万盏明灯朝普贤’。有人游览峨眉山以后,著有《游大峨山记》一文,文中记述了他所见:‘及时薄暮,一僧果语‘空中灯现’。予急出现之,隐隐有一两点,如星飞在岩壑下间。有顷,分为数十;有顷,渐分为数百;往来楼台栏之中;移时而散,竟不知何物。’有《圣灯》诗云:‘飞自峭崖东,飘来点点红。回翔分远近,掩映入空蒙。焰冷千年火,光摇半壁风。夜深人静后,挂满梵王宫。’又有《圣灯》诗亦云:‘旷望不辞夜,灯从界传。流光时渡壑,焰影欲连天。只评繁星坠,还从法力圆。迷云开暗谷,处处见金仙。’我去年参加峨眉派立派大典时,曾在峨眉金顶小住几日,听住在金顶的一位峨眉派师姐说过:某年八月的一天半夜,她偶然间看到满天星斗,摄身岩半腰一层薄薄的云忽见去层中早冒出一杂蓝绿的光点,约有拳头大,冒出后,迎面一射,迅速消失;接看第二朵光点冒出,一射,又消灭了……。如此冒出约有三四十个光点。最后一朵光点,周围还伴着三五朵小火花。”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