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道:“又该我了,李太白和杜少陵二人都在现在的湖北,也就是以前的楚国故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不过李太白的诗更有意境一些,那首《渡荆门送别》别有一番趣味:‘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湖北主要有长江三峡、东湖、武当山、大洪山、通山九宫山、赤壁陆水湖、钟祥大口、当阳玉泉寺、宜昌大老岭、兴山龙门河、长阳清江、五峰柴埠溪、襄阳鹿门寺、谷城薤山、咸宁潜山、荆州八岭山等,如果以后有机会,我愿意全部去看一看,也不枉此生了。”
杨逍道:“大哥哥终于知道去看看大好河山、风景名胜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只去一些历史遗迹和名人故居了。李太白被唐明皇‘赐金放还’而离开长安后,又游历过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其间结识了杜少陵。理想的破灭、人生的失意及对现实的不满,使其思想充斥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安史之乱起,李太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隐居于庐山。次年应聘参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败,李太白以‘附逆’论罪,长流夜郎,中途遇赦而还。李太白虽身经战乱,却始终满怀着报国靖乱的志向和忧国伤时的情怀。他隐居庐山时留下一首名作《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东偎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荆湘,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与鄱阳湖畔。有诗云:‘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峭壁陡崖飞瀑布,奇峰秀岭绕云烟’,庐山多峭壁悬崖,瀑布飞泻,云雾缭绕。险峻与柔丽相济,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李太白的足迹遍布中华大地,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他不只是观看了许多的美景,了解了很多的风俗,还结交了很多的好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天宝三年的时候在洛阳和杜甫相遇,两人结伴而游,成就了大唐诗歌史最著名的一次出游,后来他们还在开封城偶遇高适,三个人一起游山玩水,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太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是相当窘迫的,不得已之下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次年,李太白病重,在病榻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一代诗仙停止了游山玩水,也停止了作诗。”
石猛道:“李太白是天才诗人,并且是属于那种充满创造天才的大诗人。然而,惟独李太白登临黄鹤楼时,没能尽情尽意,‘驰志’千里。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头’。因而,‘谪仙诗人’难受、不甘心,要与崔颢一比高低;于是他‘至金陵,乃作凤凰台诗以拟之’,直到写出可与崔颢的《黄鹤楼》等量齐观的《登金陵凤凰台》时,才肯罢休。这虽然只是传言,但也挺恰切李太白性格。《登金陵凤凰台》博得了‘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的赞扬。其实,李太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它们同为登临怀古的双璧。后人云:‘登临诗首尾好,结更悲壮,七言律之可法者也。刘须溪云:其开口雄伟、脱落雕饰俱不论,若无后两句,亦不必作。出下崔颢而待胜之,以此云’。全诗五十六字,可谓是字字珠玑:‘凤凰台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