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说完,看了一眼杨逍,只见他低着头,半天不发一语,他便拍了拍独孤信的肩膀,语气转而十分平和地说道:“古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们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我可不是让你也不顾自己的生命,你也不必过于担心。我们活在这个世,定要做出轰轰烈烈的事情来的,只是有时候需要我们抉择的东西实在过于珍贵,这个时候我们就得有所取舍了。”
杨逍道:“其实我也知道许多舍身取义的名人事迹。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程英姑姑就给我讲苏武牧羊的故事,到现在我还记得。长大后才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在中华大地可谓是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去引诱,后以严刑相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绝不屈节辱命,在大漠苦寒之地,一守就是十九年。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要说历史那些坚持民族气节的人物,他可是首屈一指。”
独孤信道:“其实我可不是想给你讲什么大道理,这些道理大家所有人都懂,可是当自身遇到这些关乎生与死抉择的问题之时,才见一个人品格的高与低。”
杨逍道:“小人物有时候也是值得尊重的,他们把自己的品格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楚国太子的老师伍奢遭费无忌陷害被杀后,其子伍子胥为躲过追杀,逃出边境昭关,一路马不停蹄地奔向吴国,可面前的一条河拦住了他的去路,吴国就在对面,大河横在眼前,无船可渡,使得他只有望吴‘兴叹’。就在追兵将至的紧要关头,河中心芦苇丛里飘然而出一叶扁舟,驾此小船的‘渔丈人’得知子胥的遭遇后,立即决定渡其过河。临别前,伍子胥的一个担心却断送了老人的性命,岸后的伍子胥请求那位渡自己过河的‘渔丈人’千万不要泄露自己的去处,深明大义的老人家看得出伍子胥是人中英杰,为消除其疑虑,使其安心实现抱负,便在江心自沉而亡。这样一个大义凛然的仁人志士,在历史中却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
独孤信慨然叹道:“历史没能留下姓名的仁人志士何止千千万万,舍生取义的事迹咱们两个就算坐在这里说他个三天三夜,也不可能说得完。还不如早点将息了,明天启程去峨眉山。”
杨逍知道自己这次算是躲不过去了,反正迟早要去峨眉山的,长痛不如短痛,早点去了,就能早点结束犹豫和彷徨。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