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道:“是啊,说商鞅不好的人可不止太史公一个人。汉文帝时的大才子贾生,也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评论商鞅道:‘商君违礼义,弃伦理,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赵蕤也有如下论断:‘夫商鞅、申、韩之徒,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此则伊尹、周召之罪人也。’甚至《旧唐书》也有‘威刑既衰,而吏为用,于是商鞅、李斯谲诈设矣。’的记载,这一切也都源于商鞅执法的严。他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而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旧唐书》中甚至将商鞅称为吏。?”
杨逍感觉非常诧异,便紧接着问独孤信道:“难道就没有人说商鞅好?我连《史记》都没怎么看明白,其他的关于商鞅的记载更是闻所未闻,还望大哥哥不吝赐教。”
独孤信翻了个白眼,盯着杨逍道:“你小子别给我装什么大尾巴鹰,你说你连《太史公书》都看不懂,那不是哄小孩子吗?历史书籍中关于对商鞅本人以及商鞅变法的评价,记载的是要多详细有多详细,你说你没看过,谁信呢?”
杨逍嬉皮笑脸地看着独孤信,道出了原委:“我如果直接说出来倒像是卖弄学问,这就没什么意思了,咱们两个你一言我一语的多好啊。反正外面戒严,这锦官城又多雨,为了打发时间,我们就这样说着问着,不是挺好吗?”
独孤信听罢,也觉得有点道理,他接着杨逍的话说道:“我就怕你跟我讨论学问,你一说起来,那可是没完没了,天昏地暗的,这谁受得了?”
杨逍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也白了一眼独孤信,接着说道:“要是放在以前,我还真是这样,不过现在我已经很注意了,尽量让你参与进来。”
独孤信一脸嫌弃地说道:“要不是为了打发时间,我才懒得参与进来。”杨逍却满脸堆笑道:“那好啊,现在我们一起来打发这该死的时间吧!”
独孤信被杨逍给逗得哈哈大笑,一是笑自己不该把杨逍的心思全部说出来,任何人都要有自己的一点秘密;二是笑杨逍也确实是聪慧过人,要不然他也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跟一个比自己小很多的孩子去讨论学问、切磋武功;三是欣慰,杨逍小小年纪却懂得这么多,如果善加引导,前途不可限量,大有青出于蓝之势。
独孤信倒是笑了个痛快,杨逍这会脸色却极为难看。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