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改变别人很难,那就多改变自己,无论是心态还是处事风格。独孤信带着杨逍一路走来,走的路很多,见到的人也很多,他们想得更多。
“大恩如大仇”这句话直译过来就是“长时间接受别人的大恩情反而容易变成仇恨”。虽然这不符合道德认知,但综合历史到如今的很多事来看,却也符合事实。
而历史,对于“大恩如大仇”这句话,最有体验感的就要数唐朝宰相李勉了,因为他差点就为了这句话而搭自己的性命。
李勉的得势,在他协助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之后,而他也是在平定这场暴乱中给了一个人“大恩”。这个人叫做李九,是个乱党,那时候的乱党,捉到就是一个死,是必须斩首示众的。
而李勉很不巧就是当时的监斩官。李勉去监斩的时候,发现李九很有骨气,昂首挺胸,一点也没有害怕的意思,甚至还带有轻蔑的神色,这就引起了李勉的兴趣,于是就去问他,为什么死到临头了还不怕呢。
而李九回答说,他们之所以造反,那是因为身在安禄山的管辖之下,不跟着造反会被安禄山杀死,这压根不是他们的本意,现在朝廷要把他们赶尽杀绝,那以后人们就会死命反抗,反叛到底。
这李勉一听,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他就向唐肃宗报告了这个事情,唐肃宗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就下令放了这些犯人里面那些无辜的人。
这其中就包括刚刚那个刚直不阿的人,他真实的名字叫做李九,被释放后,他亲自来到李勉这里,说李勉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千恩万谢的去了
李勉当时也并没有拿这当回事,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二十多年之后,这件小事却差点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
二十多年后,七十岁的李勉告老还乡,当他途径河北的时候,遇了当年他救过的李九,李九说好不容易遇见李勉,一定要报恩,所以就让李勉在他府里住下了。
当时的李九已经发达了,很有钱。于是他就想报答李勉。他和自己的老婆商量,说李勉对他李九恩重如山,怎么报答李勉呢?
给他一千匹良马?好像不够。给他两千匹良马?好像也不够。人家对我可是救命之恩啊!要是把所有钱财都给他,又舍不得。
讨论来讨论去,最后李九的老婆说道,既然恩情太大,报答不过来,那不如杀了他,这样就不为因为恩情的事而苦恼了。
这个李九听完竟然绝得有道理,于是就请了杀手去把李勉给干掉。李九的一个下人叫做来福的,听说了夫妻两个的对话之后,赶紧告诉李勉快逃,李勉就趁着天黑逃跑了。
而那个杀手在听闻了事情经过之后,良心发现,于是回去反杀了李九,李勉因此躲过一劫。
一个人对另一个的恩情过大,必然会成为受恩者最沉重的精神负担。这也是为何有“大恩如大仇”这样违反道德的说法了!
对于有些人,你虽然在他们困窘的时候帮助了他们,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这段窘迫的经历正是他们最想忘记的,看到你就好像时时刻刻再提醒他们那些往事。而他们无力改变或者回报同样的感情,你的恩情就变成了一根刺。
世最大的债务就是人情。这是对老实人讲的。想必谁也不愿意欠人情,欠下人情,老实人就感觉在人面前矮了不少,脸皮厚的人无所谓欠谁的,脸皮厚的人认为谁都欠他的。人们光知道斗米养恩,却不晓得大恩如仇。
独孤信看着满脸疑惑的杨逍道:“不必为对别人付出得不到回报而烦恼,也不必为恩将仇报而悔恨。人性索然。菜根谭说的好:无求之施,一粒万钟,有求之施,万金无功。”
杨逍道:“那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帮他不就完了吗?谁不欠谁的多好?”独孤信摇了摇头,缓缓地说道:“这是不可能的,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