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设想如果完全实现,确实可以做到“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所以,这一构思打动了刘备。
“隆中对”在事实论证,对大局的判断是符合实际的。曹操已经成为当时最大的势力而不可主动对抗,东吴已经有了稳固的基础只能结盟,只有长江中游的荆州益州由于刘表、刘璋的短见和失策能够为刘备提供可乘之机,这一分析正是“隆中对”能够成立的关键。
但是也要看到,在战略分析层面,“隆中对”在实力和使命的关系打了马虎眼,埋下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伏笔。而“隆中对”的缺陷,恰恰彰显了诸葛亮的伟大。
独孤信话锋一转,说自己根据《隆中对》的的蛛丝马迹分析,认为诸葛亮必败: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独孤信之所以说诸葛亮“其始误于隆中对”,是因为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到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乍一看,荆州、益州两路出击是一个颇有诱惑性的方案。但独孤信却很清楚,自己亲自从这里走过两次,这荆州离益州有千里之遥,两地分兵的做法必然会让刘备更加失去兵力的优势。
“隆中对”实施的结果便是,关羽所镇守的荆州被孙权手下大将吕蒙“白衣渡江”偷袭得手,而且关羽父子也命丧孙权手中。可以说,蜀汉衰亡的祸根恰恰在于“隆中对”。
小杨逍听得目瞪口呆,觉得自己只是觉得隆中对策非常有眼光,能够凸显诸葛丞相的战略天才,可是背后的细节以及怎么实施,自己却是一知半解,原来行走江湖的人增长的不光是江湖阅历,还有对山川地形的认识与掌握,在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知道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却分析。
独孤信说完,自己也算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离小杨逍的老家汉阳越来越近了,他想去一趟杨逍的家里,拜会一下杨逍得父母。可话还没说完,就被小杨逍给回绝了,这次他又说了一堆理由。
小杨逍找的第一个理由便是,自己看完了隆中诸葛草庐,所不去成都看看武侯祠,那么今生都会有遗憾;第二便是自己想随独孤信到处走走,增长见识,只有亲自走过,才知道江湖是什么样子,以后做事情才会更理智;第三便是自己随程英出来,结果自己先回去了,这不太合适,对不起程英。
独孤信知道,反正这小杨逍出来这一次,肯定不会轻易回去,他既然想到处去看看,那就带他看看也无妨。
眼看着他们已经到了武当山地界,武当派也是一个武林中新创立的门派,其掌门人张三丰出身少林派,武学造诣颇为精神,若能得他指点一二,这必然是天大的好事。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