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三绝知道阳顶天今夜肯定难以入眠,就给他讲了一些明教的由来和历史沿革,让他充分地了解明教,再商量加入还是不加入,如果要加入的话,以什么身份加入,之后担任什么职务。
明教以前正式名称为摩尼教,又被人称作是牟尼教,发源于古代波斯萨珊王朝,为后汉时波斯人摩尼所创立,受基督教与伊朗祆教马兹达教义所影响,主要教义为“二宗三际论“,崇尚光明。
唐初传入突厥故地,复由突厥传入漠北之回纥,而盛行于该地。唐代宗大历三年,应回纥之请,于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唐武宗会昌五年灭佛时,摩尼教亦遭到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
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之举。自宋徽宗年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最著名的有方腊起义、王念经起义。
明教经典《下部赞》“叹明界文”说:
光明普遍皆清净,
常乐寂灭无动诅。
彼受欢乐无烦恼,
若言有苦无是处。
常受快乐光明中,
若言有病无是处。
如有得住彼国者,
究竟普会无忧愁。
处所庄严皆清净,
诸恶不净彼元无;
快乐充遍常宽泰,
言有相陵无是处。
宋代时,摩尼教被意译为“明教”,教义被简明地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八个字。教众中有农民、秀才、吏员、兵卒、绿林好汉、江洋大盗、武林俊彦等。
教徒白衣乌帽,秘密结社,共同尊奉明使为教内尊神。当时因为处于秘密结社状态,为了避人耳目,免遭官府的查禁,于是教名也有了多种别称——除浙江称摩尼教、福建称明教外,据陆游《渭南文集》卷五《条对状》,淮南称“二桧子”,江东称“四果”,江西称“金刚禅”,福建又称“揭谛斋”等。
宋元之交进一步和中土文化结合起来,成为下层人民和江湖人士对抗朝廷的斗争形式,由于明教长期受到朝廷压制,以致于行事作风极为诡秘,有时也为江湖其他门派所误解,比起一般的江湖人士,明教徒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坚决。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