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柳贯可不是平常人,字道传,自号乌蜀山人,婺州浦江人,博学多通,为文沉沉郁顿挫,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是当朝的“儒林四杰”之一,其他三人为虞集、揭傒斯、黄溍。
柳贯的文名比他的诗名大,他的散文雄浑严整,长于议论,事详而词核,见称于时。不过他的散文多为墓铭碑表、兴学修桥等应用文字,抒写性情的不多。
只有少数文章如《答临川危太朴手书》,文字明白晓畅,信笔而书,情真意切。他评论当时社会风气说:“比数十年,学者大抵有自利之心,而志日益卑,道日益远。“谈及当时文坛说:“缘饰浅末,足以雄夸于制作之林,而为猎取名爵之资。“这些言论,切中时弊,为时人所推崇。
柳贯官仅止于五品,禄不超过千石。但在当时文坛的影响却不小,他的诗写得古硬奇逸,意味隽永,受到广泛尊崇,当时有人称他是“文场之帅,士林之雄”。
两个书生一边为明教那几个人带路,一边向他们介绍柳贯的生平与文学创作。正因为他被时人称作“文场之帅,士林之雄”,才会有很多读书人千里迢迢赶来拜会,可是近几年由于有独孤信把守柳宅,一般人很难见到柳贯本人,每每递帖子,总是石沉大海。
这几个明教中人跟着两个书生一连走了五天,才走到柳贯所住的镇,几个人商量着买了一些礼物,就准备投柳贯府来。
刚到柳贯门前,就看到一个长身玉立得少年。这几个明教中人一看到这个少年,就问他认不认识杨清风。
本来冷若冰霜的少年,这时眼中已满含热泪,向几个远道而来的朋友询问弟弟杨清风的近况。从来人口中得知,弟弟先前改名为杨破天,后来又改名为阳顶天。
现在弟弟已经是明教教主的接班人了,老教主年事已高,弟弟很快就能成为明教教主,可是弟弟可以依靠的人很少,股肱之臣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才派人来找他。
独孤信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风儿以后要做大事,没有得力帮手可不行,待我辞别了柳先生,就随几位大哥光明顶,一心辅佐风儿。”对于风儿的新名字,独孤信还是叫不习惯。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