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日子里,杨逍一家人,对程英更是尊崇备至,小杨逍也是每次吃饭前,必先恭请师傅,这样的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杨逍也一天天长大了,对军阵的排布和变化更是了然于胸。
杨逍不仅对排军阵感兴趣,更在程英的教导下,知道了春秋末期有孙武、司马穰苴等名将;战国时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人很出众,;汉初有张良、韩信等更是出其类拔其萃。
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吴子》、《尉缭子》、《将苑》、《百战奇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兵书战策他也读得非常熟。
很可惜,那本举世闻名的《武穆遗书》和制造兵器用的《武经总要》,程英没有帮杨逍寻得。众所周知,人有高下之别,水有清浊之分。器有三六九等,官有中下品。程英跟黄药师学艺多年,深知为人做事都要做到品。所以她总是教杨逍最乘的东西。
因为她最牵挂的杨大哥因为蒙古鞑子入侵,中箭身死;武林中泰山北斗般的郭靖黄蓉夫妇,也因为外族入侵,为国捐躯;自己也曾奋力抵抗,身受重伤。
幸亏有小杨逍的父母搭救,捡回一条性命,却再也没有以前的意气风发了。可是心头复仇的火种从未熄灭,她总是念念不忘有朝一日能够“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程英之所以教小杨逍学习兵法韬略,一半是因为小杨逍从小喜欢布阵的游戏,喜欢听她讲名将打仗的故事;另一半是民族大义驱使着她要找一个人帮她完成抗击蒙古人的事业。
程英看到杨逍从小就喜欢打仗的游戏,心中暗自高兴。可是时间越久越觉得这样不合适。虽然一介女流教出来一个军事家,传出去是个奇迹,放眼历史,还没有一个军事家是女流之辈教出来的。
长期的思索下并没有什么结果,程英终于在教杨逍背诵诸葛丞相的《出师表》时得到答案,那就是“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一介武夫是无法名留青史的,如果只教杨逍兵法韬略和领兵打仗,那样只能培养出来一介武夫。可是现在的杨逍年纪还小,可以合理引导,让他培养成能文能武、文武双全的人,将来驱逐胡虏之后,不至于落得个解甲归田的结局,而是有机会出将入相,忝列朝堂。
独孤之后复孤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