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马管家“驾”的一声夹紧马腹,胯下骏马得令,四蹄腾空撒奔起来,冲进主街。
此时长街正当热闹,人来人往。眼见前面无数行人挡道,急得马管家吆喝连连:“让开了!让开了!”
他居然就这样当街策马狂奔,所过之处鸡飞狗跳,浑然没将行人放在眼里。马管家,附近百姓都是认识的,见他如此急迫,一时议论纷纷,不知发生了何等急事。
马管家前脚刚走,阿勇后脚就变了脸色:“臭小子,还不滚!滚得远远的!”也不听他辨解,砰的一声给了个闭门羹。
白如云茫然站在紧闭的大门前,足足愣了好一会,才接受眼前的事实。茶庄已逝,亲人不再,自己孤身落魄,好不容易来到扬州顾家门口,却被拒之门外,此时心间的惆怅怨苦无处诉说,想起一手抚养他的爹娘,眼泪汩汩而下。
良久,他抹去眼泪,脚下漫无目的走着,不由自主的顺着阿勇的指引,左拐顺着弄堂斑驳的老墙向前走。江府着实大,足足走了好一会,忽然看见前面熙熙攘攘的聚集一群人,人虽多,却是秩序井然,排成一条长龙,首尾不相见。
首先入眼的是一面简简单单的幡旗,一个简简单单的“粥”字,在夕阳下迎风舒展。幡旗下摆开几张长桌,几大木桶米粥,几大箩筐馒头,又有几个孔武家丁维持秩序,几个青衫小婢负责派发。
原来,当日白云茶庄风波过后,玄仪回转玉华山,果然依诺送来许多佛家经书。江夫人皈依我佛,在家带发修行,善心大发,遂在江府后门搭个粥篷,每日酉时免费派发米粥馒头,布施积善。
白如云大喜,马上加入长龙的末尾。虽然只是一碗米粥、一个馒头,但对于有需要的人来说,不啻于给了一次活命的机会。
此时,自江府走出一家手牵手的母儿三口,前方人群顿时起了一阵骚乱。
“活菩萨、善财童子和小龙女都出来了!”
只见江夫人发髻梳得整整齐齐,插着一根翠绿的玉簪,身上的衣服是灰褐色海清,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手腕长年带着一对莹润的玉镯,除此之外并没有过多的珠宝。她其实年纪不算大,容貌端丽,如今不施脂粉,反添几分慈悲大度的气质。
白如云不记得江夫人,自然不记得小时候,江夫人曾经抱过他的。
左右牵手的一对儿女则是粉雕玉琢,和自己年纪相若,娇贵得不能再娇贵,不说锦衣罗裳,单说身上挂满的金银首饰,随便拿一样出来都是上品,足够贫苦人家吃上几个月饭。那便是江家少爷和小姐了。
白如云心窝揪痛,小时候娘亲也是喜欢这般牵着我和妹妹的手!
江碧影拿起一个馒头,江远帆舀满一碗米粥,递给排在队伍前面的那个乞丐,都没什么好脸色。两个黄口小儿其实是被揪出来的,便是万般不情愿,也不敢不听娘亲的话。别看娘亲整天只会诵佛经敲木鱼,若是他们顽劣,也会诵哭咒敲脑瓜的。
那乞丐瞧见他们兄妹俩嫌弃的脸色,也不道谢,双手接过直接走到墙旁蹲下便吃。后面排队的穷人有些不忿,这厮好生无礼,人家施食给你,总得道声谢谢吧。
“这什么人啊,竟然连声道谢都不说。”
“阿弥陀佛。”江夫人双掌合什,低声宣了一声佛号,“善女只是略尽绵薄之力,何足道哉。再说,大家都是扬州乡亲父老,同饮一井水,理应相互帮助才对。今日我江家施恩,保不准哪天江家落难,也会有人报恩的。”
众人见平时沉默寡言的江夫人竟然说出这样一番大道理,也就不再说什么,毕竟那一句“乡亲父老”让他们都有些感动。
排在队伍末尾的白如云,更是感慨。他沿路走来,常常挨家挨户讨一些剩饭残羹来充饥。遇到心肠好的,当然会施舍一些,大部分时间都没那么好运,毕竟这世道生计困难,人人自危。有的不但不给吃,还臭骂一顿,把他赶走,说是玷污自家门面。一样米养百样人。
白衣如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