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为什么首周票房,可以很大程度上衡量一部电影成绩的好坏。
成绩糟糕,只靠宣传流量吸引观众的电影。
次日票房直接腰斩的也不是没有。
只有极少一部分口碑极佳的电影,才能在首周之后依然保持对观众的吸引力,甚至实现销量的逆向上涨。
裴佩佩不知道《流浪地球》是不是春节档首批上映的电影。
如果是的话,在上映几天后还能在一个偏远小影院,对观众的吸引力依然如此之高……
这时电影院的屏幕突然亮起。
其他电影片头那常常的制作公司部分,放在《流浪地球》这里就只有一个孤零零的——
塔罗娱乐
【起初没人在意这场灾难。】
【那不过是一场山火】
【不过是一次旱灾】
【不过是一个物种的灭绝】
裴佩佩看向大屏幕。
《流浪地球》用纪录片的形式向观众介绍太阳极速老化,全球末日危机下人类的挣扎求生的大背景。
如果是传统的好莱坞大片。
这种时候通常会有一个超级英雄突然降临,站出来拯救地球。
硬科幻一点,大概会是像《星际穿越》那种。
科学家穿越纬度膜,将拯救人类的办法用某种难以理解的方式留给女儿。
大部分都是这个套路,说实话有点看腻了。
但《流浪地球》并没有这么做。
他们选择全人类联合起来,建造上万台高耸入云的行星发动机。
他们带着地球跑了!
这种与传统西方科幻片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看得裴佩佩眼前一亮。
整个人不由自主地投入进去。
随后电影用一系列高超的技法,牢牢吸引住了裴佩佩的注意力。
极富质感地将一个个近未来末日背景下的特殊奇观,呈现在她的眼前。
【深入地下上千米的地下城】
【领航员宇宙空间站】
【被冰封的地表世界】
【高耸入云的行星发动机】
裴佩佩在看到被冰封的BJ和上海的时候,一种奇妙的感觉在心底涌现。
在好莱坞电影中。
一般这个时候出现的应该是纽约、是曼哈顿、是伦敦、是倒塌的自由女神像。
作为诸多电影的取景地。
纽约被人戏称为“多灾多难纽约城”并非浪得虚名。
只要有什么灾难发生。
纽约多半就要遭难了,自由女神像又要被毁了。
这还是裴佩佩第一次在这种科幻大片里,看到BJ、看到上海、看到东方明珠塔拥有这种待遇。
这种感觉很奇妙。
自己熟悉的地标性建筑,通过电影的形式以另一种面貌出现在无数观众眼前。
莫名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神奇感觉。
当太空领航者空间站,俄罗斯老外打开语言归正,开始说普通话的时候。
带给裴佩佩的感觉更加神奇。
听外国人讲话终于不用看字幕了!
虽然她的英语水平还可以,但作为从小习惯了看字幕的一代人。
这种听到老外直接讲中文,下面字幕翻译却是英语的感觉,还是让裴佩佩感觉十分新奇。
如果可以。
谁不愿意全身心投入到电影画面、演员表演中去啊!
谁愿意高潮大场面的时候,还要分出一只眼睛去看字幕啊!
《流浪地球》给了裴佩佩这种新奇体验。
同时《流浪地球》在剧情编排上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虽然故事呈现上不免跟随主角视角,但整个故事呈现的集体主义让人眼前一亮。
“饱和式救援”“牺牲自己点燃木星”明显都是中国人才能写出的剧情。
这才是中国人的科幻电影,而非对好莱坞的拙劣模仿。
《流浪地球》播放时。
谁做游戏会亏钱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