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越想越觉得,现在姜镶很有可能已经和东虏牵上线,准备待价而沽,那么自己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打草惊蛇,逼反姜镶。
然而晋商大案一起,朝廷查抄晋商的的事儿天下皆知,姜镶会不会担心自己的事情败露,据大同而反呢?
朱慈烺相信,如果一件事情可能往坏的方向发展,那他就一定会往坏的方向发展。不论姜镶现在到底有没有割据自立的想法,朱慈烺都必须要及时作出预防的措施。不然的话,倘若姜镶真的勾连外族,到时候大同镇和满清八旗里应外合,兵临京师,这仗可就不好打了。
朱慈烺在这边冥思苦想,如何对付姜氏兄弟的时候,姜氏兄弟也暗中齐聚大同,商议姜氏家族的前途未来。
“大哥,您来大同也已经来了五六天了,咱们兄弟几个议来议去,到现在也没议出个章程。眼见着张家口那边抄来的银子都要起送入京了,咱们这事儿要是再不定下来,下一个被抄家的可就是我们姜家了!大哥,您今天必须给兄弟们一个明白话,我大同镇要举事反太子,你到底支不支持!”
这三人之中,虽然榆林镇总兵官姜让才是大哥,但是姜让为人死板,脑子里只知道带兵打仗。在如何谋取家族利益这方面,平素倒是姜镶这个二弟最有主意。
眼下这个借着晋商和建奴拉关系,在明清两边玩骑墙的主意,也是姜镶私下里搞得手笔,姜让和姜瑄两人事先并不知情。
等到逆商卖国案震惊朝野之后,姜镶不禁担心太子会得到自己跟晋商来往的证据。
这些晋商当初劝自己在明清之间两不相帮,暗自割据,自己对此颇为动心,已然托了范永斗,让这老西儿去摸摸东虏给的价码。
虽然这些话都是口头上的协议,并没有留下纸面证据,但那些老西要是扛不住打,把这些破事儿供出来,难保太子不对自己起疑。当今太子素有抄家太岁之称,谁知道会不会借着这个由头来抄自己的家?
姜镶一个人是越想越怕,想得多了,自然就会就会采取一些行动。
他先是召集自己直属的三千多名家丁,以防备蒙古人入寇为名义,将这三千名家丁全部武装起来。他自己则干脆搬到了家丁的军营,和家丁同吃同住。
这三千家丁中,有一千多是从姜镶就任大同镇总兵的时候从老家带来的,从小就跟着姜家打仗。另外的两千多人,则是他就任大同总兵之后从草原上招募的蒙古勇士。
在这些家丁眼里,姜镶的话就是圣旨,什么皇帝老子,他们都不认,他们只认姜镶一人!
姜镶这会儿对明军的看法,还停留在朱仙镇大战之前的状态。在他看来,明军打仗比的就是家丁。什么朱仙镇几十万大军的决战,套用之前的经验,极有可能就是虎大威他们的几千家丁打出来的胜仗。
至于太子的东宫军?
姜镶表示皇家的部队要是能打仗,母猪都能上树了!
单纯比拼家丁的数量和战斗力,姜镶是十分有自信的。他自小就随父辈在明军中供职,他所在的榆林镇又是直面蒙古套冦的边镇。姜家的这些家丁,可都是砍蒙古人脑袋历练出来的,说起拼家丁,姜镶可是不惧任何人。
有此三千家丁,打下北京城,改朝换代,那是痴人说梦,但是据大同而守,姜镶自信没人能打得下大同城。
然而姜镶可不想仅仅在大同等着朱慈烺的围剿大军。
姜镶心道,自己既然本来就要和满清联合,据大同自立,那跟大明是早晚要翻脸的,何不趁此机会,将大哥三弟招来大同共议大事?只要自己姜氏族人齐心,到时候自己手上握有榆林,阳和,大同三镇,麾下得力家丁近万人,如此战力,做一个明清之间的第三方势力,当不为过吧?
然而让姜镶意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大哥还有三弟都对自己的提议犹豫不决。
尤其是自己的大哥姜让,这几日是经常反复。
每次商议姜让都是刚刚说定,要回榆林召集族中精锐家丁,共同举事,转首又说事不至此,要不再等等消息。
晚明太子朱慈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