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程度不好说,不过听说,依靠真才实学进入过临江楼顶楼的也就只有几人而已,儒家当代大家,前齐国稷下学宫祭酒荀况是一个,还有我楚国前左徒屈原之弟子宋玉、景差、唐勒三人依靠辞赋进入过临江楼酒楼,还有前令尹州候也曾依靠辞赋进入过临江楼顶楼,还有咱们今天的新婚良人韩国公子、荀况大人的弟子韩非以及他的师兄李斯两人依靠文章进入过临江楼顶。”
“就这些人?再没有其他人了吗?”
“对了!还有前几天才进去过的阴阳家大贤邹衍,以及名家公孙龙两位先生!”
“这临江楼门槛还真高,看看这进去的人,除了几位年轻人,再的那个都是在诸国间都大名鼎鼎的存在,而这几名年轻人也都是青年俊杰,年纪轻轻就已经身居高位,你我这样的半吊子怕是难喽!”
“对了你们说一兀先生,会不会哪天也去临江楼写上几句和元施先生比比风采啊!”
“嘿嘿!这事光想想就让人心潮澎湃!要是真发生,南郢城所有文人墨客,估计都会往临江楼挤!”
“说的也是!现在了解一兀先生身份的人,因为一兀先生是一国之主,为圣人,所以将一兀先生称为长短句的圣手,也就是词圣,而元施先生因为一首临江仙而成名,因此被称为词仙,若是仙圣比一比的话,嘿嘿!还真是让人想想就兴奋!”
当然,熊元不知道自己无意间的举动,竟然引得楚国文人如此趋之若鹜,当然,即便是熊元知道了,应该也不会为当文抄公而觉得羞愧,估计反而会以此为荣,多当几次文抄公,反正这是战国时代,这些词的真正作者,祖上十八代老祖宗,估计都还没出生,因此熊元这文抄公当的心安理得。
当然对于一兀先生的身份曝光,熊元是知道的,毕竟一兀先生的事当初也并不是太严密,这种事情早晚都会让人知道,熊元也不太在意,但是元施先生因为是熊元通过人皮面具,改头换面以后的样子,在加上锦衣卫掐断了所有关于元施先生的身份线索。
因此熊元觉得只要自己小心点,以后以元施先生的身份,出去搞风搞雨,只要动作不是太大,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当然不管是一兀先生还是元施先生,都只是在词赋方面比较出彩。
而这个时代,是战国末年的天下大乱之时,因此这个时代的文人,对于辞赋远没有后世那么推崇,这个时代的文化人认为,辞赋只是小道,真正的大道是治国兴邦之术。
无论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还是兵家等等,这些诸子百家中真正的大家,核心思想都是与治国兴邦相关的。
而这也是在这个战乱时代,能够让这些文化兴盛繁荣的根源,毕竟按说只有相对和平、稳定、富庶、繁荣的时代才会带来文化繁荣,但是这个时代的恰恰相反,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征伐不断,兼并战争打的如火如荼。
在这种时代,竟然能够产生诸子百家这样的文化繁荣,究其根源是因为激烈的兼并战争,让诸国都感受到了深深的威胁,时刻面临着灭国之祸,也因此诸国都渴望能够拥有治国兴邦的人才和策略,进而强国兴国,这也就为诸子百家的产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当然,数百年的兼并战争,让底层百姓饱经战乱之苦,有识之士寻找能够治国救民,结束战争的策略,也是诸子百家产生的重要原因。
却说此次韩非大婚,作为荆楚学府的祭酒,所有在荆楚学府讲学的诸子百家各家各派,基本上都派人前来恭贺新婚。
至于贺礼,韩非和芈灵都是一国公子,金银珠宝啥的两人都不怎么在乎,因此许多人都开始寻找奇珍异宝,而诸子百家之人则大多是送来一车车的竹简。
其实不要看只是竹简,就觉得这些人没诚意,礼太轻,实际上送竹简,就是送知识,在这个知识垄断的时代吗,送竹简那可是大礼。
但是熊元看到一车车的竹简,不断地被运到熊元为韩非特意准备的叶阳君府之时,熊元仍旧担心自己送的府邸是不是太小了。
这些竹简都放进去,估计这座府邸里也没多少供人生活的地方了,熊元一边琢磨着给韩非二人换一座大宅子,一边考虑着是时候将纸质书籍,大规模推广开来了。
大楚烈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