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和魏国都因为种种原因退兵了,这下子把赵国给晾在了尴尬的位置,而随着齐国和魏国的退兵,楚国一直在边境线上徘徊的军队也都退回了楚国,但是赵国明显还不太死心,因此赵国和秦国的军队都还没有退。
赵王丹此时也是心烦意乱,原本说好的三国共伐燕国,但是现在魏国和齐国借着自己赵国的势,拿到好处就不管赵国了,竟然自己拍拍屁股走了,真是!如今莫名其妙的,就变成自己一个打燕国,屁股要后面秦国还打算瞅机会给自己来一下狠的。
但是你说要是就这么退兵吧,人齐国和魏国可都是得到了好处的,我堂堂赵国,如今单凭实力能跟秦国掰腕子的赵国,难道要这么雷声大雨点灰溜溜的退兵。
但是要是不退兵,赵王丹还真怕秦国和燕国两面夹击的,此时赵王丹也就只剩下,等着燕国给的台阶了,但是左等右等燕国使臣就是不来。
就在赵国朝堂决定顶着秦国的压力,进兵燕国,逼着燕国退让的时候,燕国的的信使来了,但是注意是信使,不是使臣。
尽管是信使,但是于此时骑虎难下的赵王丹来说,这也无异于雪中送炭,只是这信的内容却让赵王丹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原来燕王赧竟然约赵王丹于燕赵边境阳城会盟。
燕赵两国虽然不像燕齐两国那样互相有灭国之仇,但是两国也是战乱不断,燕国一直希望能够吞并赵国,进而一举成为能够与秦国相较高下的北方霸主,同时也可以改变燕国困守东北难以逐鹿中原的局面。
而赵国也一直希望能够吞下燕国,这样一来在对抗秦国之时,能够避免后顾之忧,同时也能利用燕国的土地和人口来进一步增强赵国实力。
也因此,近几十年来,两国也是战乱不断,每逢新君即位,或者国家兴衰的危急时刻,两国都会设法干预对方的内政,长久积攒下来,燕赵两国虽然不像燕齐两国那样有灭国之恨,但是两国也基本处于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如今燕王赧新君继位,就要与赵王丹阳城会盟,看来这是想要改善燕赵两国的关系,只是两国都处在中原繁华地带的边缘地区,若是想要逐鹿中原,不解决对方,根本不可能逐鹿中原,想要简单的依靠会盟在短期内,改善两国关系是可以的,但是从长远看,两国之间的根本矛盾不解决,两国难有和平。
但是无论如何,对如今骑虎难下的赵国来说,也是个机会,因此赵王丹决定还是去见一见燕王赧,至于燕王赧在这个时候和赵国会盟的原因,赵王丹也有些猜测。
赵王丹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燕王赧想要和赵国一起联手,针对北方的草原民族包括匈奴、东胡等等的草原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清缴。
同时也会划定燕赵两国在草原上的势力范围,赵王丹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当然这也还只是赵王丹自己的猜测,还需招来群臣商议一番。
于是原本风云变幻,随时可能爆发战乱的一场风波,就在燕赵阳城会盟以后,十分诡异的戛然而止,至于燕赵阳城会盟,燕王赧和赵王丹具体讨论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
但是其后燕赵两国一起组织了大规模的军队北征,一时间草原上风声鹤唳,战乱四起,燕赵两国的大旗,经常在北方草原之上四处飘荡。
而与此同时,楚王元也终于等到了第二艘雄楚系列战舰,也就是“雄楚二号”下水试航,至此,熊元一直盘算着寻找日本石见银山的事,也终于提上了日程。
行至大海中,波涛复不止,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上,两艘体长数十米的巨无霸带着一群大大小小的船只,正在乘风破浪一路沿着一个狭长的群岛地带,往东北方向而去。
瞭望塔上,一位体格健壮的大汉,正拿着一个圆柱形的筒状物体向四周观望,大汉像往常一样,环视了一下四周,东、南、西、北看了看,都没什么特别之处,正打算下了瞭望塔,换人上来。
可是就在此时大汉的眼睛和手中的圆柱形筒状物,无意间重合在了一起,一条黑线一下子出现在大汉的眼睛之中,大汉心中一动,手中的圆柱形筒状物在手里一抖,差点没掉到海里。
大楚烈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