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穿越者,作为一个接受过西方系统科学思维训练过的穿越者,会战结束之后,曹昂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重将谋士,重回战场,先从最为关键的骁卫营开始,复盘全局的战事,总结会战的成败得失。
众人骑着马,先将战场的地势重新看了,几处战前未曾留意但战时极为关键的缓坡浅沟,史涣或徐晃等将也与曹昂仔细说了。地势看完后,便是重演战事,从刀盾手个人的武技发挥和面对冲击时的应对,到盾阵线的防御和进攻,以及与后面长枪手和弓弩手之间的阵线配合,从小到大所有的细节曹昂都打算带着部将们做一遍,以便向他们普及科学的思维逻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军队的编制和指挥,并培养曹魏的各将踏上名将之路。名将不是天生的,名将是在战争中不断总结学习中成长起来的,历史上,曹魏并没有多少天生的良将,大部分人比如曹休、曹真等等都是经历的战事多了,才明白过来的,当然,像夏侯渊那样十几年没明白过来的,最后就战死在沙场上了。当然,这个时空有了曹昂,即使夏侯渊再笨,曹昂也有信心将夏侯渊培养成一个名将,或者实在不行,将夏侯渊周围塞满名将。
史涣按照曹昂的吩咐,从甘宁、魏延、徐晃、文聘四曲中各调了一个伤亡最大的卒和一个伤亡最小的卒过来,重演他们经历的战事,在卒兵演示时,由卒兵和徐晃等将向曹昂、夏侯惇、夏侯渊等人仔细说明当时的情况以及应对方略。
曹昂在整军时,为了后勤的方便,将军中制式作战兵器简化为刀、枪、盾、弓、箭五种,士卒可以根据喜好装备其它兵刃,但阵战时必须使用制式武器。这一次会战,便是对曹昂建军思想的一次重大考验。
结果是相对理想的。
因为制式武器简单,使用方法简单,所以即使最笨的士卒也能学会、练熟,在战事中有着不错的发挥,因为武器种类不多,指挥也相对比较容易。但是,相对简单的武器在战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这剑太短了,一旦对面是几个长枪手,剑就够不着了。”一个卒长演练战事时说道,“后面支援的长枪也够不着,想击毙敌人的长枪手,刀盾手就得往前冲,可一冲就乱了阵势。但不冲,就是对峙,谁也杀不了谁。”
“后来就只能靠弓箭了,”徐晃补充道,“我让弓箭手抵前射击才解决这个问题。”
“我直接让长枪手执盾顶上了第一排,”文聘说道,“把第一排的刀盾手换成了枪盾手,效果很不错。枪可以架在盾牌上,不断攒刺,和剑刺的效果是一样的,但杀伤距离就比配发的剑远多了。”
甘宁和魏延相互看看,没有说什么。他们两曲在作战时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所以对阵形也没有什么改动,相反。两人觉得新的阵形相当好用,基本上所有来闯阵的仲氏军都在一刻钟内被击退了。可是,没想到当时战斗打得好,如今反而成了不足,看着徐晃和文聘对阵形的缺陷不断提供改进意见,两人有些不知道说什么——仲氏军一冲上来就被干翻了,能说什么?
曹昂听了徐晃和文聘的意见,只是略点点头,没有夸奖也没有否定。徐晃和文聘两人所说的,曹昂之前也都曾经想到过,枪盾兵和弓弩手都是对抗骑兵冲阵的利器,枪盾兵只是现有五种武器的一种组合,并不难准备,只要抽调相应士卒进行训练即可。但曹昂最想知道的,还是罗马剑盾的战场效果。
好在甘宁和魏延给了曹昂信心,甘宁、魏延两曲伤亡较少,面对长枪、重锤、大斧等等长兵器和重兵器都有不错的表现。原因嘛,在战事重演的时候也发现了,他们两曲的士卒个人武技和体能要比徐晃、文聘两曲要好的多,并且,他们两曲的阵地前有数道浅沟,也影响了仲氏军的冲锋效果。
此战左翼伤亡了二千余人,中军和右翼一共才伤亡一千余人,可见骁卫营的所承受的压力之重,一番考察之后,曹昂心中有了底,对昨日的战斗的胜利有些庆幸也有些得意。正当曹昂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贾诩带着统计出来的缴获清单,匆匆来到曹昂身边。
“怎么只有这么点?”曹昂仔细看了贾诩递上来的缴获清单,十分惊讶,“这也太少了吧?”
三国烟云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