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接下来的一切便是让张景宗高兴的合不拢嘴了,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流民们在见到风驰军赫赫军威后果真打消了先前对于怀荒以一镇之力击溃过万柔然人的怀疑,开始动身朝着怀荒而去,可以预见不出多时怀荒镇便会再次迎来一次人口暴增。
毕竟这里已经无限的接近雁门关一带,在这里因为魏廷下令死守边关紧闭大门,导致大量流民在无法入关的情况下为了避开接连到达此处的柔然轻骑只能是东躲西藏,如无头苍蝇般汇聚在此,眼下见有人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活路,自然是二话不说便立刻起身,生怕落于人后。
为了留守的舅在苻坚的前秦王朝崩溃之后,被前秦征服的鲜卑、羌等各族纷纷立国,慕容垂在河北地区建立了后燕王朝,拓跋珪则在代北草原重建起游牧政权。拓跋珪原本是向慕容垂称臣但随着实力壮大,双方间的冲突逐断增强,随着后燕军惨败于参合坡和墓容垂离世,拓跋珪开始准备攻灭后燕,入主中原。
拓跋人在进占中原时已实现了向骑兵冲击作战模式的转型,但军队的组织形式作战方式还保留着草原时期的诸多特征,并未完全适应中原地区的战争。
这主要表现在兵种以骑兵为主,兵员以全民皆兵的部落成员为主后勤方面缺乏统一。有效的保障体系,难以维持持久的攻城战。这使得拓跋氏所率领的鲜卑军队在河北地区的战斗旷日持久、极端艰苦,且未能最终清灭慕容,所以向北、南方撤退的慕容氏残余得以又在辽西与青州分别立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拓跋氏接连的数位雄主纷纷认识到既是入主中原,那么若是再依照曾经的方式那么势必不会长久,因此才逐步掀起了集权的汉化改革。
这么看来曾经的游牧拓跋与慕容氏的关系与今日柔然同魏朝的关系何其相似,都是一方野心勃勃一方垂暮,但不同的是柔然此时各部间的联盟比先前拓跋氏还要松散数倍。
想到这里张景宗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先前自己等人就曾利用这一点动摇过围攻怀荒的柔然大军,现在也完全可以故技重施嘛,只是这一次时机可要好好选择才是!而这当然得由自己这位风驰军主好好考虑妥善才是!
张景宗打定主意侧毕竟整个北地独此一家。
这样做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不但风字营受到了镇民们的拥护爱戴,就连库狄云也一跃成为了地位堪比其他镇军军主的将领,这自是让张景宗大受激励继续建立了山字营与林字营这两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完全巩固了自己对于怀荒镇的统治。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这样做固然能够取得张景宗想要的效果,可反过来想,这三支根本不存在于魏廷镇戍兵体系中的军队显然是不受律令承认的,若有人想,那么完全可以以此作为指控张景宗的证据,一招深深击中张景宗的死穴。
对于这一点张景宗不是不知道,可事从紧急,当初他急需在怀荒镇快速立足,而想要在大漠长风的边关立足那么必不可少的就是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军队被深深打上了自己烙印的军队,一提到那支军队就会想到他张景宗或是一提到他张景宗就会想到那支军队。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景宗选择踏上了一条充满危险的捷径。
现在他成功了但也正是他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是继续将这个死穴暴露给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对手,还是自己先行就其化为无形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掩盖过去,毫无疑问,后者是最好的选择。
就如方才在内厅苏绰同自己说的那样,既然两人皆是认为魏廷一时间不会突然坍塌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度都会在北方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在自己拥有足够力量之前能够不和这个庞然大物产生冲突便是最好的选择。
那么将三营兵张宁听到这话当真是吃了一惊,他也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张宁此前一直忙于对怀荒镇这边土地的分配以及流民的进一步接纳安排问题而不可开交,直至半个时辰前经人提醒才想起侄儿张景宗曾遣人通知自己参加这场位于戍堡中的夜宴,于是他急忙赶回府邸换上一套素袍后乘马车而来,完全就不知道这别出深意的安排到底是怎么回事。
问鼎南北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