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破六韩拔陵杀沃野的镇将,占领沃野,在集结大军后其一路东进,又得赫连思、胡琛等人响应帮助浩浩荡荡汇聚了多达八万人朝着刚刚被柔然人肆虐,与其誓死苦战过的武川镇席卷而去。
此人无疑是当下整个北地最为强势的一支叛军,其不仅攻破占领了沃野,还聚集了超过八万人的兵力。
纵然不用多想都能知晓在这八万人中真正的职业军人不会超过两千,可这一情况当真是不敢令元渊等人有丝毫的小觑。
毕竟谁都知道武川镇作为北地第一军镇虽是实力强盛,人口众多,可其刚刚才与柔然铁骑鏖战交锋,此时正是兵困马乏,内外交困之际,一旦再被叛军包围引起镇内心怀不顾之人响应导致武川陷落,那么对于魏廷在北地的统治根基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相比之下无论是在定州左人城起兵的鲜于修礼还是燕州上谷的杜洛周等人都不算是有太大的威胁。
因此在收到来自北地的种种消息后,元渊在震怒惊诧之余很快便显露出了统帅应有的魄力,他计划留下五千步军守柔玄镇,将这里作为自己未来在北地东征西讨,四处平叛的后方大本营,而自己则领着其余一万五千人直奔武川。
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柔玄镇作为距离雁门关最近的军镇虽然人口稀疏,可就地理上而言不仅背靠雁门关又距离局势安稳的怀荒镇不远,可以说元渊将这里作为自己征战北地叛军的大本营不仅可进可退,还与怀荒镇相呼应,是绝佳的选择,而这也是当初张景宗在柔然南下之初就将柔玄镇看得如此之重的原因。
同时更进一步来说,元渊此时亲率一万五千精兵直奔武川不仅可以让匈奴人破六韩拔陵的叛军攻取武川镇的想法落空,更能够借此机会让自己以武川镇将无法拒绝的理由进入武川镇,避免本来可能出现的当兵相见。
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一举两得,一石二鸟的好计划,只是偏偏让元渊倍感意外的是,在他刚刚准备下令出击之际却忽然有探马来报汉人韩楼在幽州起兵攻占了重镇蓟城聚兵数万。
如此消息在战报如同雪花飘来的这两天里本应是不算太过显眼,毕竟蓟城尽管是幽州重镇可到底还是处于朝廷能够直接控制的势力范围边缘,比起北地可算是统治根基稳固的多。
而那些所谓的,战报上所写的聚兵数万,在元渊这样老辣的统帅眼里至少都要打个七折,甚至更多,根本就不算什么大事儿。
可坏就坏在距离幽州不远的地方还有着一支叛军,那就是上谷叛军杜洛周。
此刻这两支叛军的位置就与怀荒镇同柔玄镇的关系相差无几,都是呈现出相互呼应的态势。
倘若这两支叛军各自不理还好,可一旦两者合军或是爆发内斗其中一方吞并另一方,那么势力大增下这股叛军不仅可以朝西南杀向守备羸弱的昔日魏廷国都平城,还能够直接南下攻取范阳,定州等广袤地区,甚至是兵临冀州!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或是高估了叛军的实力,而是叛军这股特殊的军队不同于其他任何的势力,它不需要慢慢发展,也不需要韬光养晦,在每打下一处城镇后整顿军队再朝着下一处挺进。
纵观历朝历代叛乱爆发之初,叛军几乎都是趁着各自朝廷做出最初反应的空档期攻取大片地盘,不仅势力如同滚雪球般快速增长,其兵力更是极为恐怖的畸形膨胀,一路裹挟流民百姓,囊括囚犯匪徒以及许多投降的正规军,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极为恐怖的地步,直到让朝廷都一时间束手无策。
元渊当然是明白这一点的,他深深知道这些叛军一旦畸形发育后的恐怖。
他本以为哪怕幽州出现叛军,凭借那里向来的坚城强兵即便不能击败叛军都无论如何都能够拖住其发展的脚步,让自己能够先拿下武川这个北地核心在或是回头派军讨伐或是请朝廷另遣一军前往。
可现在,当韩楼与杜洛周这两股叛军同时出现在幽燕地区时,情况却是大有不同了,元渊不敢想象一旦幽燕两地乱起来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况。
问鼎南北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