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崇祯
超小超大

第八十五章 百家讲坛 (2-1)

侯恂因为贪污军饷,全家被南京刑部判了斩立决吴伟业也因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被南京刑部抄家斩首。

为什么是南京刑部呢,因为崇祯说,我就看看,不说话。

侯恂、侯方域、吴伟业死后,吴应箕、陈贞慧、顾炎武等江南的读书人中有些议论了:当今圣上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譬如魏藻德之流。

吴应箕,明末着名社会活动家、文学家、复社领袖和抗清英雄,与刘城合称“贵池二妙”,是当时着名的文士、斗士、战士、义士。那篇讨阉党余孽阮大铖罪行的留都防乱公揭就是他写的,只不过顾杲是东林党创始人顾宪成的侄子,因而顾杲名列第一。

留都防乱公揭曰:“杲等读圣人之书,明讨贼之义。事出公论,言与愤俱,但知为国除奸,不惜以身贾祸。大铖饮恨刺骨,而东林复社之仇,在必报矣。”

崇祯原本有些奇怪,为何清军打到江南,这些人没抗清而死,但据锦衣卫回报,这些人张贴出来后,被阮大铖报复,他们便躲了起来,因而逃过一劫。而清军因崇祯和李自成议和,在江南抢劫后有迅速返回。因而这些人想反清却没等组织清军就撤回了。

崇祯也是感慨,这难道是蝴蝶效应,因为他抓了八大晋商,清军补给困难,提前入关抢劫?又因他和李自成议和,清军担心被南北夹击,又迅速抢完就撤,因而吴应箕等人都还活着?

不过,变了就是变了。

这些读书人出来说话了,多少对崇祯是有些影响的。

崇祯前世的时候他就是个程序猿,出了名的好人,宁肯自己吃亏,也不愿意吃人一毫的那种。你说这种人明明知道这些读书人历史上是铁骨铮铮的汉子,又是眼下声望很高的文人,还没污点,崇祯会对这些读书人下得了手吗?

这就让崇祯很难办了。

这复社说是复社,还不如说复社是东林党的左派。

东林党提倡的是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

复社虽然提倡的是:兴复古学,将使异日者务为有用,但复社这些人却以东林党后继为己任,组织社团,主张改良,一个比一个激进,譬如声讨阮大铖罪行的留都防乱公揭、再譬如起兵反清!

可是崇祯又是一个很看中名声的人,他当然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了。

崇祯看了看百花争鸣中的书生们的谏言,江左三大家都死了两个,还剩下一个龚鼎孳。

也罢,有一位伟人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就让最后一个江左三大家龚鼎孳,的死变得有意义些吧。

当然不是对龚鼎孳有意义,而是对崇祯有意义!

你不是阿谀奉承朕阿谀奉承到南京了嘛,眼下朕有点小麻烦,你就为朕牺牲了吧!

次日,崇祯便借口把方文石、龚鼎孳、吴应箕和陈贞慧等人都叫了过来,名曰:百家讲坛!

这些读书人见到崇祯后,也都像其他官员百姓那样,都顺从的跪下道:“草民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说真的,吴应箕、陈贞慧跪下的时候,也是跟其他官员百姓一个样的啊,崇祯还以为这些人偏激,对他这个皇上有意见就会不跪,看来自己也是太高估了这些读书人。

崇祯想了想,这应该是前世的时候看太多革命电视剧影响到的吧,脑残电视剧害死人啊!

吴应箕、顾炎武、陈贞慧等人跪下的时候,崇祯脑子里突然有个想法,他能收东林党出身的倪元璐刘理顺为重臣,为什么不能收吴应箕、陈贞慧替他做事呢?

这些读书人,偏激是偏激了点,让他们去打清军是不行的,但如果是蛊惑号召百姓,给他筹集军饷,那就是杠杠的啊!这就用不着朝廷出来当这个恶人了!

让这些读书人去组织江南抗清势力,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复社的读书人想要的是什么?崇祯前世的时候看过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注重反映社会现实,揭露权奸宦官,同情民生疾苦,讴歌抗清伟业,抒发报国豪情,富有感染力量。

这一点,崇祯和复社是很协调的。

回到明朝当崇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特种兵之山河泪 连载中
特种兵之山河泪
豢狼人
军人,之所以被人尊重,不是因为军人这两个字,而是因为他们肩膀上的责任,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2.5万字5个月前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特种兵 连载中
从士兵突击开始的特种兵
帘秋霁
第八次看《士兵突击》电视剧……
68.3万字5个月前
从亮剑开始打卡 连载中
从亮剑开始打卡
肥宅火龙果
穿越到《亮剑》世界,通过卡牌,王岩获得了魏大勇的少林内家拳精通、段鹏的铁砂掌精通、李云龙的亮剑精神…… 还有山本一木的特种作战精通! 终于,王岩成了抗日战场上的“阎王”。
115.0万字5个月前
我的意呆利 连载中
我的意呆利
黄油烤馒头
如果说两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的浩劫的话,那么意大利就是这场浩劫中不多的笑料,让这场残酷的战争多了一丝轻松的意味。 不过现在,有个人打算改变人们认知中对意大利看法……
169.7万字4个月前
刘备长子 连载中
刘备长子
西土瓦大神
刘备:有吾儿在,何惧天下英雄。 曹操:生子当如刘长安。 孙权:有刘长安在,吾难过长江矣。
39.5万字4个月前
从良医到良相 连载中
从良医到良相
杨思大老倌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我向青山既要医人,也要医国!
113.4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