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腊月三十,正午。卫公第一次觉得睡个回笼觉是如此舒爽。一觉起来,头也不疼了,腰不酸了,腿也不发软了!整个人可谓神清气爽!
兴许是受昨夜周国公府杀猪宴的影响,李府破天荒的一家人坐到一起吃了一顿没有分食的午饭。卫国公李靖居然比平日里多吃了一些。不知道是因为人多吃饭香,或者是宿醉以后肚子又些饿。但是有一个原因可以肯定,军神李靖越看自己的儿子越顺眼。
比起房俊、杜构还有杜荷,李德謇在赵清山哪里明显甩了前者几条街。赵清山是什么人来自哪里,李靖不知道,可是赵清山肚子里有货,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货,军神很肯定!
正是这种笃定的认知,让卫公吃完饭以后迫不及待地拉着儿子李德謇前往周国公府。师徒名分虽然定了,可拜师礼还没有进行啊!至于观礼的人,卫公可没有想那么多,想来赵四郎不是迂腐的人吧?
当李靖父子到达国公府的时候,赵某人正窝在书房里写春联呢。桃符什么的,那可不是赵四郎的习俗。也不知道赵清山怎么弄到的红纸,春联已经写了两幅。按照赵清山的计划,大门一幅,内院中庭一幅,东西厢各一幅,还写两幅就够了。
铺好红纸,赵清山提笔就准备写,书房的门却是被敲响。
“进来!”赵清山头都懒得抬,说完之后开始奋笔疾书。当一幅春联写完,赵清山抬头一看,身边的竟然是李靖和李德謇。
“卫公,德謇,你们怎么过来了?”赵清山将笔放下,微笑着问到。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好句,为何四郎只写两句,余下的呢?”
唐人好诗,盛唐之时,贩夫走卒都能吟唱两句。李靖出自三原李氏,文采自然不弱。看着春联的奇特,李靖情不自禁地问了起来。
“这可不是诗,是春联,和桃符一个意思。在某家乡,每年除夕贴上春联,求个好的寓意。”赵清山微笑着道:“卫公可是有什么事?”
差点忘了正经事了,只见李靖笑着说到:“这不,德謇还没拜师吗,某带他过来把拜师礼行了,也不知道四郎家乡可有什么讲究?”
天地君亲师,拜师在这个时代可是大事。拜师礼自然很隆重,难怪李靖单独跑一趟。只是,对于赵清山来讲,拜师礼什么的,还真不知道有啥讲究。赵清山微微一笑,然后大大咧咧道:“哪有那么多讲究?某不兴这个,旦日过后,德謇每天过来学习便是。”
“就这样?”李靖有些不可置信,这也太草率了吧?
赵清山哪里不知道李靖心中的想法,只能笃定回答道:“就这样!”
既然如此,卫公李靖带着李德謇就走了。只是,赵清山刚写好的三幅春联就在自己的眼前不翼而飞……
……
除夕夜,悄然而至。塞北,朔方郡,距离梁国国都朔方城外五十里的小山坡上。一朵篝火上架着一个陶罐,也不知陶罐里煮着的是什么!篝火边坐着三个人,一名襦袍中年,伸出双手,烤了烤然后又搓了搓第二人明显是位青年,同样身穿襦袍,盯着篝火有些出神最后一人一身小厮打扮,不断地往篝火里添柴。
“正则啊,算算日子,今日应该是除夕了吧!”中年男子突然开口说到,口中吐出的话语,遇到冷咧的空气,立马变成白色的水雾。
被称做正则的襦袍青年抬起头来,遥遥回望了一眼南方,有些怅然道:“是啊,今天除夕了!唐公可是有些想长安了?”
原来是离开长安,前往突厥的唐俭和刘仁轨。唐俭没有回答刘仁轨的提问,只是忘火堆凑了凑,颇为感慨地说到:“这塞北还真他妈的冷啊!生存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也难怪塞北诸族侵略性十足啊!”
见唐俭岔开话题,刘仁轨莞尔一笑,然后说到:“唐公勿忧,此去定能解决漠北后患,晚辈在朔方静候唐公捷迅!”
在朔方等讯息,那就代表着那个时候朔方已定。刘仁轨官不大,口气倒是不小。
长安寒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