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赵夫子除了授课,就是在家里埋头写书,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过,就赵清山在长安的人脉而言,除非那灌水题事件在长安家喻户晓,不然,赵清山夫子依旧不会知道发生了什么。
腊月初二,长安城光德坊,郑宅别院,十八个少年整整齐齐地坐在课桌上。课桌前的讲台上,一个衣着有些奇异的青年执着粉笔唰唰唰地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奇异的符号。青年的鼻梁上挂着一个奇异的框子,框子上有两张不知用何物制作的透明镜片。
是的,这个青年就是赵清山。而写在黑板上的那群鬼画符,便是阿拉伯数字。经过几天的思考,四书五经,不是赵清山的强项,如果教授四书五经,赵清山铁定教育不出优秀的人才。只有另辟蹊径,用后世的教育方式来教授这些学生,反正要教赵浩,倒不如所有孩子一起教。这样一来,赵浩身边也有绿叶陪衬,不至于在大唐的文化体系里格格不入。二来,赵浩每天下午还要跟着老酒鬼学习武学打熬身体,所有孩子一起教正好两不相误。也正是想通了这些,赵清山决定重新佩戴眼镜,即便被人发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到时候再编个谎言便是,反正这大唐通讯交通及其落后,谁会为了他一个教书先生专门跑一趟渝州?
“孩子们,今天某要教你们的东西,就是黑板上的符号,你们当记住,这些符号,是一个创举。具体好处,你们会慢慢的了解。”赵清山现在讲台上,脸色颇有些神圣。
“1像铅笔,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儿歌是启蒙教学的神器,赵清山自然不会放过,大唐第一节算学课,正式开始!
同一时间,长安城,皇城,百骑司内,银甲小将坐在主位上:“诸位,某昨日在陛下那里立了军令!两天之内,找不出那灌水题的出处,某就将这百来斤拿去填太掖池!所以,还请诸位必竭心尽力,若是找不到此人,填池,诸位会走在某的前头!”
百骑司是李世民的耳目,大唐眼下最重要的情报机构,若是这点事情都办不到,填池还算轻的。能让百骑来做的事情,历来都不算小事。百骑众将知道事情的重要性,更知道首座上的年轻小将历来言出必行。于是,回答银甲小将的只有齐声的一个字:
“诺!”
“且慢,本次与以往不同,诸位找到那人以后,不得声张,不得扰民,直接汇报于某,陛下自有主张!”众人正准备离开,银甲小将突然开口吩咐。历来百骑做的事情都是找到人,然后控制起来,或者直接格杀。要是不提个醒,一群杀才带个死人回来,估计整个百骑一样会被拿去填了太掖池。
百骑做事情的效率自然不用赘述,半个时辰后,银甲小将出现在了大唐最高学府国子监内。
“君羡见过孔博士!某此来想见一下郑氏三兄弟,还望博士通传。”孔博士深受李世民器重。作为李世民近臣的李君羡自然知道,因此主动行礼解释来意。
只是,这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反倒引起了孔博士的反对:“李将军,为何突然通传郑氏三兄弟?如今大事已定,陛下还有何畏惧?虽然郑氏是那人的外戚,可真对郑氏下手,恐引起山东各族恐慌!某如何能看着殿下胡来?这郑氏三人,将军不能带走,殿下那边,某会建言!”
孔博士名颖达,虽然只是博士官职,可曾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如今国子监大小事宜孔颖达能一言决断!换成别人,李君羡不会理会,可反对他的是孔颖达,倒是让李君羡不得不耐下性子解释。
“孔博士休怒,不是博士所想的那样,这次某来不是抓捕郑氏兄弟,陛下的心胸博士不知?此次通传郑氏兄弟,只是为了询问一个赵清山人的下落。”
听李君羡一解释,孔颖达便知道自己想得有些多,不由得有些羞愧,说话的语气也弱了几分。
“将军稍待,某这就去通传。”
盏茶的功夫,孔颖达带着三个少年进来了。见了李君羡,三位郑姓少年齐声行礼。
“郑氏泽,见过将军!”
“郑氏宇,见过将军!”
“郑氏宽,见过将军!”
李君羡抱拳还了一礼道:“某李君羡,百骑司统领。”
长安寒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