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兄,北边有些冷清了,就住南边这家客栈如何?”
“好。”
两人进到莫问客栈中,看见只有一个少年在店中的柜台内,约莫有十二三岁的样子。
“客官,是吃饭还是住店?”少年看起来十分干练。
“我们住店,你是店掌柜?”何荣笑着问道。
“我娘有事出去了。”
宋慈没有说话,他此时的注意力在那孩子的脚上,那双鞋似乎并不是本国所产,而是异族之物。
宋慈和何荣把行李放进房间后,出来要了些茶水和饭菜来吃。吃完饭后,天色已经渐暗,而且也实在太累,于是两个人就决定明天再去办事,然后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宋慈和何荣早早地起了床。何荣还特意换了一件盘领窄袖的灰白色锦袍,这是何荣的祖父留下来的,当年他是一名将校,这件锦袍后来留给了何荣的父亲,可何荣的父亲似乎有些胖了,他穿着不合适,没想到何荣穿着倒是正合适。吃了饭之后何荣就要去礼部报名了,宋慈则也要去礼部找自己以前在太学的老师真德秀。
吃饭的时候,宋慈看到还是少年一个人在看店,就好奇了起来。
“你娘昨夜没有回来吗?”
“回来了,今天一早又出门去了。”
“办什么事这么早就要出门?”
“没什么事,哦,我娘说要进一些上等的货物。”
“你一个人看店挺辛苦的吧?”
“不辛苦,娘做好了饭菜才出去的,我只是帮忙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正在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拿着弓箭从楼上走了下来。
“两位也是来赶考的吗?”那书生看见宋慈与何荣之后问道。
“啊,我是来参加省试的,宋兄几年前就已经考过了。”何荣回答道。
书生似乎并没有理会何荣所说的话,他继续说道:“听说今年知贡举的是礼部侍郎真景元。”
“当真如此?”宋慈赶快问道。
“听说是这样。”
宋慈心中大喜,心想如果是自己的恩师真德秀主持今年的省试,必定能够选拔出真正肯为国出力、为民做主的人才。可宋慈转念又一想,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由于有锁院制度,自己也就要等到省试结束之后才能见到恩师了。
“那太好了宋兄,对于真先生,我早有耳闻,一直想见上一见,若是他知贡举,便能得尝所愿了。”
“嗯,不过恩师所出的题目可不会简单了,元升,你报名回来,可还要好好地看书准备,不可懈怠了。”
“宋兄放心。”何荣又转向那书生说道,“兄台一定也是来参加省试的吧。”
“不错。”那书生答道。
“我们是福建路建阳人,兄台是哪里人氏?”
“我是安庆府解试第一名。”
“原来是解元,失敬失敬。”
“哪里哪里,虚名而已,读书人最重要的是要衣锦还乡,省试才是关键。”
“兄台所言极是,敢问兄台尊姓?”
“不才姓熊。”
“原来是熊公子,在下姓何,这位是宋兄。对了,我是要与宋兄同住,所以才住在这客栈之中,兄台为何不去会馆住呢?”
“会馆?一群乌合之众,整日吵闹不休,一个个高谈阔论,却都是些庸碌之辈,没有一个真正有见识的。”
“兄台何出此言?”
“我问两位,可知我大宋战事不昌究竟是何原因?”
“这,不太好下定论吧,还请兄台赐教。”
“我华夏历来有尚武之风,而如今——看看会馆里的那些人吧,皆为考取功名而来,他们只知拼命读书,却都将习武之事扔在了一边。士人不习武艺,正是我大宋战事多败之主因。”
“兄台说的是,不过如今习武的士人还是有的,”何荣看了看宋慈说道,“而且我大宋战事不昌,原因应该不只于此。”
宋慈传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