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上谢长苏和齐焕之严阵以待,炮台里的大将军炮都被加入子药装入铁球炮弹,只等敌军进入射程了。
京师码头距离城墙五里远,在城墙炮台的射程之外,好在京师附近没什么山地,从城墙到码头一条大路,路边又多是良田,视野很好,倒是十分方便观察敌军的动向。
几艘最大的船都没靠上码头,只在离岸不远处抛锚放下一些运输小艇,之后就有一些士兵登上小艇向码头划来。
“谢相国,不若末将带一批精锐弓箭手到码头阻挠敌人登岸,如何?”副将陆昭云建议道。
“不可,敌情未明,贸然上前或有不测之事!”谢长苏心有成竹道,“我方城墙上有大将军炮,老夫倒是想看看敌军用何来攻。”
五里外不要说看人,就算是运输小艇也就是一个个蚂蚁般大的小点,视力再好也看不真切,只能估计着算人数,看那小艇一艇也就运个二、三十人吧,总共九艘小船,往复运了十来次就不再运人了,敌军蚁聚在码头,怎么看都只有两三千人。之后两艘相对小一点的四百料船靠上了码头,一些士兵开始从四百料船上卸下一些物资,距离太远也看不清楚是什么东西。
其实倒不是赵易轩不想让运兵船靠岸,而是大辰国京师码头水不够深,一千吨以上的船靠上来怕搁浅,八百料的船已经是京师码头目前的承载极限了。
“这就完了?”齐焕之惊讶地说,“这能有一个大营的兵(辰国一个大营编制为一万五千人)?一个参将也不止领这些兵啊(参将可领兵五千人)?码头上现在最多三千人!”
“末将带三千精锐之师,即可一举荡平贼军,末将请求出战!”陆昭云道。
到这时谢长苏都有点犹豫了,不过无论怎么打,守城总是最安全的,毕竟自己没什么后顾之忧,只要两天之后,蒙武齐渊的几十万联军开到,不要说就这十几艘船,再来个十万人都要叫他烟消云散。“守城是最保险的,陆将军,我军没必要冒任何风险,不要出城确保万无一失即可。”
齐焕之虽然不喜欢谢长苏的老成持重,却也觉得谢长苏所说不无道理,点头同意道:“传令各军,准备好守城器械弓箭,烧开金汁滚油,严阵以待!”
************
赵易轩一开始是想亲自到第一线去的,就算自己不能指挥,但那个男儿没有一个将军梦呢?赵易轩很想过一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瘾。
但一干手下死活不让啊,尤其是王先,几乎是抱着他的大腿哭喊着求他别上岸,被一个老太监抱着大腿可不是什么好体验,搞的赵易轩一阵恶心,只好放弃了亲自上岸的想法。
上岸的干第一线苦力活的任旧是赵十四,什么苦活累活都赵十四干,要换一个普通人早撂挑子了,亏得是干死不埋怨的傀儡人。
“报告!第一团第二营集合整队完毕!”“第一团第三营集合完毕!”“第二团第一营集合完毕!”“第二团第二营集合完毕!”“第二团第三营集合完毕!”
除了留守桃园市和蓬莱岛的第一营,其他能战斗的部队已经全集结在这里了,
简单来说,赵易轩的皇家近卫军已经开始建设标准化连队、通用化装备建设,以简化后勤和指挥。加兰德步枪和水冷重机枪弹头通用,而目前所有迫击炮的炮弹更是完全一致,诸如此类等等。装备通用化,这就开始了连队的标准化。
首先是线列步兵、掷弹兵和海兵。一个班,由9名士兵组成。包括1名下士班长,1名上等兵副班长和第二名上等兵,以及6名列兵。他们组成三个战斗小组,以确保即使在最最极端的情况下,部队仍然可以进行指挥和战斗。
一个排,由3个线列步兵班组成,另有一名少尉排长,一名中士副排长,和一个四人制迫击炮班(装备一门迫击炮),加上一名通讯传令兵(目前仅作为传令兵使用,为将来有无线通讯技术做准备)共34人。每个排在进入自由射击状态后,可以利用迫击炮对任何排长认为有价值的目标进行重点攻击,形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效果。
大辰帝国浮生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