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辰东海郡海岸往东南六百余里有一大岛名曰蓬莱。鸡公村是蓬莱岛上最大的一个村落,其地位于蓬莱岛西北角,大辰移民超过两千,是蓬莱岛最大的大辰人口聚集地。
两千多人口在大辰国完全够得上称为一个镇了,甚至很多偏远县城人口也就两千左右,因为没有具体城市规划,鸡公村的建筑造得十分纷乱,因蓬莱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气温较高,空气较为潮湿,本地建筑多为竹木结构的‘高脚屋’,高脚屋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干栏式”民居,在雨量充沛的地区是十分普遍的民居形式,鸡公村本地居民多以打渔为生,附近临河的平地也开辟了许多稻田和旱地,因为没有贪官墨吏敲骨吸髓似的剥削,虽然不能称之为世外桃源,本地居民倒还算过得安居乐业。
蓬莱岛虽然名义上属于大辰国,但大辰官方在本地却没有建立实质有效的统治,甚至大辰派遣的基层官员都没有(大辰的朝廷命官没人愿意去这种边远瘴疠之地),本地百姓还普遍处于宗族势力的统治之下,鸡公村就由本地两个最大的宗族:王家、陈家通过两家族长合议的宗法会议制度统治,为了防范海岛和蓬莱土著的劫掠,鸡公村的几百青壮自发组成了乡勇‘部曲’,平日打渔耕作,若有海盗或者本地土著上门劫掠就用简陋原始的弓箭刀枪与之对抗。
这日王家家主王应七和陈家家主陈老阎正在一起聊天喝茶,作为一个家族的族长一般都是该家族嫡系长房最年长者担任,因此王应七和陈老阎都是须发皓白的老人了(其实他们两个也就不到六十岁,在古代普通百姓普遍不长寿的情况下,五十几岁也算‘高寿’了)。
这时突然一个半大小伙子闯入屋内,惊慌地说:“爷爷,爷爷!不好了,外面海上来了好多大船,是不是海盗啊?有一艘打头的船特别的大,我从没见过有这么大的船!”
王应七一看,进来的是他的长孙王小二。王应七和陈老阎对视一眼,才和王小二说:“小二你别急,我和你陈叔公去看看,你这边去把全村青壮都召集起来!”王小二应声去了。
鸡公村就在海边,在距离海岸不到两里路的一处小坡上,海边有一个用竹木搭建的简易渔船码头,这样的港口码头显然大船是靠不上去的。
正在桃园号上的赵易轩用望远镜眺望着这里,鸡公村比赵易轩想象的还要大一些,差不多可以算是一个小镇了,只是房子都是很简陋的竹木结构的高脚屋杂乱地分布着,村边不远处有条小河,更远处的河边上游开辟了几百亩的水田和一些旱地,简易码头处一些村民开始聚集,手里似乎都拿着一些弓箭、竹矛或者锄头之类的粗陋武器。
“我们尽量不要动武,子建,你上去交涉一下。”
桃园号放下能坐十来个人的小艇,口才较好的徐子建又被赵易轩带出来充作外交官员。
小艇慢慢靠了上去,徐子建远远看着一些拿弓箭的乡勇把弓箭举起来作瞄准状,不迭大喊:“老乡,别射箭,我不是海盗!”
码头两个为首的老头阻止了几个青年试图放箭的冲动行为,徐子建松了一口气。然后码头的一群人示意船舶可以靠岸,坐了徐子建和几个士兵的小船靠了上去,为显诚意,几个士兵都没有带武器。
王应七和陈老阎一看对方的确不像海盗的做派,这下算是把海盗的嫌疑排除了。不过等船靠近了,王应七和陈老阎的心又提了起来,因为他们看到了徐子建穿着大辰国的官服,普通百姓对大辰官员可没什么好印象,喜欢崇敬是绝对谈不上的,更多的是对朝廷暴力机构和官员统治权威的畏惧。
这时候就到了展现徐子建口才的时候了,徐子建下了船,板着脸掐着官威用大辰官话亢声道:“吾乃朝廷新任命的蓬莱县令,你们见了本官,为何不跪?”
几个青壮乡勇中的刺头低估着:“什么朝廷命官,不会是海盗假冒的吧?”这几个乡勇说的是本地土话,徐子建也听不懂,但王应七和陈老阎听懂了,忙阻止道:“王大木、徐三乡,别乱说!海盗绝不会如此来诳我等。”
大辰帝国浮生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