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作为大辰排进前十的世家大族,家族商业也是遍布大辰各郡,当东莱郡所产的精盐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时候,因比西北矿盐价格低上两成,很快便打开了市场,产量规模上去以后,销售第一个月就获利五万两,这还是开始,按李宗振的估计,到了年底最少可得利五十万,而到次年之后每年都能获利百万,这还是按现有规模不继续扩大的前提下,就算按约定和李家五五分成,赵易轩每年也能得利五十万。当然,赵易轩借助李家的商路,李家也要借助赵易轩的名义,皇子可以以私人的名贩卖私盐,李家可不行,官盐私卖可是死罪。
不过如此一来,如此获利丰厚的行业引来各方势力的觊觎是必然的事,组建王府军队护卫私产就成了急务。
到东莱郡已经一个月了,从各地赶过来的傀儡人积累起来也有二十来个了,在加上赵易轩发掘的一批本地‘人才’手下五六十人的赵易轩还是感觉很缺人,几乎所有的傀儡人都要派出去负责搞基建和攀科技树,搞的王府征兵的事情自己还要亲自负责。
几个本地招聘的官员被赵易轩派到东莱郡和东海郡下的各个县里去了,清源府的招兵工作就只有自己亲自出马了。
带上王先和徐适辰,跟班几个家丁,在城门口拉上大旗,然后让几个小弟在门口到处拉人。
“这位兄弟,我们王爷招募亲兵,月饷三两,还包吃穿。”
“不不不!当兵上战场要掉脑袋的,我不干。”
“我们家王爷招聘亲兵,不是边军,不用上战场的!”
“不要不要,我家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岁幼子,求求老爷放过我吧。”
……
按赵易轩定制的标准,几天下来清源府只招到了不到十个兵,还都是外地来清源府打短工没牵挂的光棍汉。征兵工作十分不顺利,赵易轩找了李明羽问原因,回答居然是朝廷征兵都是强制的,直接抓壮丁都是常有的事,李明羽甚至建议王爷也照此办理。
我去,这样搞出来的军队还能有战斗力吗?
清源府本地人征兵对征兵十分抵触,原因有二,除了朝廷的奇葩征兵制度外,次因是东莱郡远离战乱,又是大辰国数得上的富郡,虽然大部分农民是自耕农和佃户,佃户的生活虽然困苦,但混口饭吃问题总是不大,按朝廷一贯的尿性,他们对当兵这种毫无前途要送命的工作是十分排斥的。
“河西郡、广夏郡、淮阴郡正在闹饥荒灾民遍地,殿下何不派人去此三郡试试?”目前作为赵易轩专属幕僚的徐子建给出建议。
一听要去灾区,几个王府本地官员连连推辞,徐子建道:“属下愿为王爷分忧,自愿前往三郡为王爷招兵买马。”
“好,还是爱卿忠心啊。”赵易轩十分满意,“你一个人去肯定不行,我在给你加几个帮手。”
赵易轩点了几名新招的家丁,再加上两名傀儡人,道:“就这么定了,东莱东海两郡招的两百人马先训练起来,其他的等子建回来再行定夺。”
大辰帝国浮生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