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是吾扫了范公二人的雅兴,真是罪过!”张羽闻言,抱歉道。
“无妨!在下与范兄已是多年老友,何时皆可同游。
到是今日能遇见将军这样的俊杰,实乃缘分!”项梁闻言颔首作揖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成为范公至交好友,想来先生亦一方人杰,不知先生可曾出仕?”张羽见易容后的项梁仪表不凡,谈吐有礼,遂躬身问道。
“闲云野鹤之人,纵情山水惯了,不喜官场束缚。”项梁道。
“不知先生所属那一学派?在下虽也学于兵家。
但对儒家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言颇为认同。
当今世人中有能明理者百不存一,能治一县者千不存一,能治一郡者千里挑一。
先生既抱负学问,何不与友范公般治民造福?”张羽问道。
“秦律严苛,吾虽习兵家,但却喜黄老之说,不适秦律法!”项梁无所谓道。
“额,先生是不喜秦法?”张羽道。
“算是吧!秦法严苛,天下怨之已久,现在天下叛乱皆显,楚有项氏,魏有张耳,燕地、赵国皆有联外族而复者。”项梁看着张羽道。
“先生说得不错!不愧是范公至交。”范增闻项梁刻意说起秦朝现状,生怕张羽动怒,岂料张羽不以为意。
不但未动怒,反而坐下来,为项梁斟上酒,夸赞起项梁所言。
“秦并六国,虽土地一,书同文、车同轨、币为一、令法同。但这!”张羽指着心道。
“这里非武力、非律法所能一者。”
“不错,心不一,则七国不能算一统。”项梁亦道。
“那为何心不能一?是秦之严法?暴政?不是、是数百年来六国之间攻伐所遗留的历史问题。
秦与赵、魏、楚、韩皆是是数百年的恩怨。
上至王侯、下至黎庶,皆为世仇。”张羽缓缓道。
“秦长平一战,白起将军勠赵人四十万。
秦与魏争河西数十年,秦几乎为之所灭。
后商君变法,秦方复西河。
而楚自楚怀王之后,与秦反目成仇,双方可谓不死不休。
现在楚地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所流传。
这一切,才是统一最根本的问题,若无法解决,一朝祖龙崩,天下必将千里易帜。
而若要解决此问题,必然需秦二代,甚至三代、四代人的努力。
只有让时间的流逝来掩盖过往的一切。”张羽说起六国与秦之间的问题,并预言天下将乱。
“可你也说了,天下将乱,恐怕秦人等不了三四世,恐二世就亡了!”项梁道。
“天下将乱,未尝不是秦人机会?”张羽笑道。
“哦!为何如此说?”项梁疑惑道,范增亦是疑惑的看着张羽?
“为何?天下纷争,靠的是什么?是人。
一旦天下乱,六国复辟,自然纷争不断。
六国与秦有仇,六国之间又何尝不是世仇?只要继位新皇守住关中,在挑拨六国之间。
将战火在六国点燃,人都是很奇怪的。
在经帝国这数十年的统治下。
民虽哭不堪言,但好歹还能活命。
正所谓匪过如疏,兵过如洗。
战乱一生,六国之民必然忆往昔帝国之治。
而秦军即可趁此民心思一统之时携王师出关,从北而击赵、韩、燕、魏。
从巴蜀南击楚、合击齐鲁,不出三年,则天下一。
在布仁政,与民修养,则天下民心归秦,天下一统。”张羽提出自己的构想道。
“若真如此,秦却实可以真正一天下。”项梁点头道。
“但若六国复起,皆爱民,施人政,秦何复关而出?”范增在一旁道。
“爱民?六国若爱民,始皇再有天大之才,亦无法一天下,秦能一之,皆耐其民思一耳!
而且乱世中谁能去爱民?”张羽哂笑道。“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啊!”张羽看着酒杯叹道。
大秦继业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