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源还有个哥哥程洵有些才能,明朝以进士为鬼,因为未中进士,又不想以举人的身份报备当官,因此也没有官身,也可以招揽过来。
军议进行了一个时辰之久,详详细细的敲定了各项安排,还好是坐而论道,不然这真是够难站的。
想象一下,掌控着你现在未来和你身家性命的人,跟你开会,你站在那里敢有多余的动作吗?全神贯注的站着一动不动,两个小时,简直是要晕倒的节奏。
有时候一场会议也不是两个小时就能解散的,如崇祯朝的朝会,多是凌晨两三点出发,到目的地只后,一站就是站到黄昏都有可能,其中不乏李邦华这种七旬老者。
想象一下都要命。
所以郑恩提倡坐而论道。
军议商量的差不多了,对于大家来说这种坐着商量事情的军议,简直就是享受,同时也更容易集中精力,不会因为站的脚痛想晕倒,而分心,没听清他人的话,更不会因此碰到要命的回答错话。
只是大家都不懂为何大帅郑恩对于招兵的要求放的这么低,郑家军缺兵吗?还真不怎么缺,算上少年亲兵,七万大军呢,不,现在是八万了。
因为郑成功带来的三千海师,加上从陆师中调了一批,及新招募了一批入海师,再加上招募了一批填补陆师的空缺。
正逢乱世,朝不保夕,为了糊口,想当兵的很多,郑家军又是一人当兵全家吃饱穿暖,因此参加的更多,应征的来了,只要身体健康,郑恩又不想将他们遣送回去,招来招去是越招越多了。
而应征的多是有亲朋的,还有很多干脆是亲朋选出来的代表,来踩点的。
郑家军前期招兵只要健康,来者不拒,并且直接就是正兵,就这样,很快郑家军丰厚军饷及福利传来了。
当然,新兵集训期间是没有战时津贴的,不过依旧是丰厚了。
伐清与殖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