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是很丰盛的,就在骡马店,这里的桌子大,一家人也就两桌,几个男长辈一桌,女人带着孩子一桌。黄鱼带鱼都没有卖,还有一些大鲅鱼留着给各家分分,也都上了餐桌。十几年了每到这个时节,大家都这样过,算是家中的一个特殊的团圆时刻。当然,林家一年中的聚餐的次数很多,这个时节是最放松的,毕竟一年的活路差不多都忙完了。
本来和和美美的,总有不解风情的,比如吃着吃着,老太太就开始哽咽了,接着就下席了,这骡马店,又让她想起知音儿媳妇石氏。
午饭过后,孙大财主的女儿,二大娘开始拢账,把各家各户的东西分好后,这次买卖能平账就行了。一会儿,林瑶过来,把福山徐家给老太太的礼品拿了过来,一个小包袱,里面有几盒海参扇贝还有人参等,孙氏管理着家族的公账,给老太太的礼品都是她帮忙收着。
石氏在的时候将公账和内账分开来,每家都有自己的帐,也有家族的公账,公账是以老太太的名义立的,礼节往来,收租什么的等等,大致是一个进的多,出的少的帐,因为之前,一般情况下,家族层面上的来往,都是石氏出钱,这也是石氏收揽人心的一种方式吧,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用钱解决。
林家四兄弟家产都不错,表面上看,老四最潇洒,实际上老四最穷。老二家的家底其实不差起林瑶家,孙氏跟着石氏学样,也买了不少林子,在娘家投钱办了个缫丝的小作坊,虽说小,栖霞一半的丝都是她加工的。孙氏的脾气像她的父亲,孙老财主,就是扣门,当然不是吃穿用度上,是能算计,那个缫丝场被她算计得她一个人拿六成,娘家兄弟三个加上她父亲才拿四成。
老大家不用说了,族中让他们做什么就做什么,从不逾矩,也积攒下不少财富。
老太太平时就住在老二家,老二家的屋子是新起的,老大住的才是正宗老宅子。老二媳妇还没成亲时就要求把老太太接来,也是有私心,想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婚后,石氏就把公账交给她了,也令她烦恼了好大一阵子,当然只是为自己的失算烦恼,毕竟不用要挟老太太也可以管家了,有点失落感。
后来,她也从公账里得了不少好处,当然不是贪污,是得了拆解的便利,那个缫丝作坊就是从公账里拆借的钱,最后实在不好意思,她从作坊的利润中拿出五厘入了公账。
老四林瑾的我乐草堂也是从公账中调拨的钱,一开始说是拆借,可惜老四没钱可还,那点地租仅仅够吃喝,又不能用崔珊的嫁妆钱,最后孙氏跟各家商量了一下,就算公账给老四出了,条件是家里孩子上学不交束脩。当然以后也成了定例,就是学堂的开支都由公账支出,当然林瑶平时也会支援许多,毕竟学堂的应酬才是林家最大头的应酬。
老四态度也是无所谓,反正我没钱,要我还可以,等着,不要我还,也不感谢你们。反正,有多大的本事,做多大的事。
石氏去世后,孙氏顺利即位,俨然就是一家之主了,家中大事小事都过她的手,当然也是繁琐得要命。不过她本来就是一家之主,家族中的小孩子们最怕的就是孙氏,不过也多亏有她,林家才能如此井井有条,至少在林荃的眼中是这样看的。
人间世之行路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