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日子还算平静,但三个月后的某一天,因为一封檄文的昭告天下,再度引得天下动荡了起来,这一偏正是着名的讨董檄文。
曹操在老家谯郡得到了他们家族的支持,迅速的起兵,此刻的曹操一心相盼,想要将国贼董卓除之后快,所以请了当代着名的文学家陈琳,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文章,里面痛斥董卓之过错。把董卓描述成一个人人得而诛之的乱党。
据说当董卓看见这篇檄文之时,直接气的将檄文撕得粉碎,整个人怒不可遏。
这封檄文自然也是送到了曹性的手上,曹性正坐在他的书房中,目无表情的看着这封檄文,随后将这封信递交到了贾诩的手上。
曹操的这封檄文发给的对象是天下手中有势力的诸侯,说白了,也就是手中有兵的诸侯,希望大家能够一起讨伐董贼,共赴国难。
不过在曹性的这封檄文背后,竟然还夹杂着一封书信,这封书信是曹操亲自写给曹性的,曹性打开一看,曹操在最后面似乎只表达了一个意思,那就是他和曹性许久未见,甚是想念,希望此次出兵曹性万勿推辞。
曹性看到这封信,呵呵一笑,其实在洛阳,能算得上他朋友的,或许就只有曹操一个了,因此曹性在逃离洛阳之时,还不忘写一封信,交到了曹操的手上。
如今的曹性只不过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枭雄,眼光还没有这么长远,曹性告诉曹操,洛阳是不可能再继续呆下去了,曹操最好的途径就是赶紧回到自己的谯县老家,曹操一开始还不信,但是越是到后面,曹操越发觉曹性说的话才是对的。
所以,没有三国演义中的王允赠刀,也没有曹操刺董,曹操就一个人直接辞了官来到了他的老家谯县,在曹家和夏侯家的鼎力支持下,曹操很快就发展了起来。
曹操这回所做之事可以说是不小,所以说曹操自然要拉上曹性啊。
曹性先将书信放在了一旁,随后盯着贾诩问道:“文和先生,不知你对于曹操这次的讨伐董卓有何看法!”
“呵呵,将军在洛阳之时,应该已经见过那些人的勾心斗角,相互角逐,虽说如今朝廷对于地方的控制力度减弱,许多人都是听调不听宣,各自招募士兵打造武器,但是势力毕竟太小,无法与董卓那种娇横之辈相提并论!”
“退一步来说,就算大家联合在一起,与董卓相庭抗礼,但是也是面和心不和,但是话又说回来,如今这个曹操盛情相邀,若将军真的置之不理,首先在大义上会被天下谴责,其次也会交恶曹操,所以将军可要考虑清楚啊!”
贾诩的这一番话说的很清楚,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即将到来,但曹性也知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将会是个什么下场。这也证实了贾诩的先见之明。
不过,也正如贾诩所说的那样,若曹性真的置之不理,那肯定会受到无数口诛笔伐,甚至曹操都会低看曹性一眼,所以曹性还真的是不能不去。
因此,曹性在和贾诩商量了片刻之后,最终有了定论。
当曹操的讨董檄文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得到了天下不少有志之士的响应。很多人都在那里高声回应曹操,董卓国贼,当替天伐之,不久之后将带兵亲临,随曹操一起杀贼。
三国之最强神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