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瑄仔细翻看郑成功的书信,他是郑芝龙最早一批部将,郑氏集团资历最老的元老之一,对郑家还是颇为感恩戴德:“郑成功有当年他爹的影子,可惜现在连他爹都投降清廷,他一个后生能够做什么……唉,若是回到二十年前,我们纵横东南沿海,无须寄人篱下,当时是多么惬意,现在受到佟养甲、李成栋的节制,还要被其歧视。”
施福说道:“兄长,要不要我们率兵起义?我们现在的部众还有上万人,如果与郑成功合兵一处,应当有两万部众。附近还有张家玉、陈邦彦、陈子壮等人起兵抗清,即使是对上李成栋也不怎么吃亏。”
“现在已经不是当年了。天下已失去七八,剩下的二三成如何抵挡?当初郑芝龙与我等分占福建各地,依靠险要山地关隘都无法阻挡清军南下……宋朝当初失去半壁江山,偏安苏杭,最终还是逃不过被蒙元所灭的宿命,大明就是在重蹈当初大宋的覆辙,而且来得更快……”
施大瑄与郑芝龙白手起家,现在他们面对历史的洪流,也逐渐丧失雄心壮志,人到中年之后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施琅说道:“三顺王正在攻打桂林,如果永历帝也被俘虏和斩首,那么大明可能就真的无力回天,不如我们再观望一阵。虽说郑成功只给我们两个月的时间,但是我们人马不少,如果永历帝能够在桂林打败三顺王,我们再投靠郑成功应该也不迟。”
施大瑄和施福两个长辈选择了这个折中的方法:“我们还是再观望一会,看桂林那边的形势如何,再做决定。”
带着工业系统回南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