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让东莞县县衙的官吏们找了城隍庙旁边的几座房屋作为纺织作坊的场所。
“这一片人家多数在战乱的时候遇害,房屋空了出来,剩下的幸存者小人让他们搬迁到其他的空屋居住,使得这几座房屋连成一片,大人可以将这里推平重建,这样作坊的规模可以扩大。”
“东莞县在战乱中牺牲的人多吗?”
“回大人话,多,很多。李成栋率领清兵攻掠东莞县,张家玉率道滘义兵与李成栋苦战,还有大人收复莞城,至少有数千人涂炭。”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大人所言甚是,这几十年战乱不断,又恰逢天灾人祸,天下大乱。我们岭南还算好,其他地方到处都是流离失所之人。”
“我相信不出十年,天下又会重新恢复和平,而且以后百姓饿肚子的时候会越来越少。岭南不是几十年前就传来了番薯、马铃薯、玉米等作物?只需要大规模推广之,则老百姓就有更多的口粮。”
“玉米?大人说的可是玉膏粱?此物岭南少以为食。番薯倒是有详细的种植之法,闽广人赖以救饥,其利甚大,粤中处处种之,米价踊贵,赖此以活。”
郑成功敏锐地注意到了东莞县官吏透露的消息。
原来明末沿海的省份已经种植玉米和番薯。
番薯高产、多用、易活,岭南当地已经大规模种植番薯,还以此为主食之一。
倒是玉米虽有种植,但是还没有多少人以此为主食。
玉米在山区种植还是很有价值,而山区不大适宜种植水稻。郑成功可以指导农民在租山垦种,让玉米成为水稻、番薯之外的另一种主食。
对了,还要试行更加合理的轮耕制度,提高产量,以后有条件后可能还要发明、生产人工化肥……
想到方方面面都需要他进行指导改良,郑成功一阵头大,他又要和清兵打仗,又要教人种田,还要织布、征税,宛如一家之主。
带着工业系统回南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