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晚上这俩人就病了。发高烧、剧烈地咳嗽、大口大口地咳血。没两天人就死了,身上布满了淤血的斑。
又过了两天,和他俩同住的另外两个旅客也病了。旅店老板见到人的时候,人已经死去了,浑身青紫,地面上有大量的血痰。
几天后,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就发现了大量症状一模一样的病人。这是一场触之即死的烈性瘟疫。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引起政府关注。
不到两个月,这场瘟疫迅速沿着中东铁路,经过海拉尔、齐齐哈尔再到大庆,再到哈尔滨,再到长春,再到奉天(今天的沈阳),然后奔着北京如火燎原般地迅速蔓延开来。
1910-1911年中国东北地区鼠疫疫区分布(来自《1910年东北肺鼠疫流行情况》)
这个时候,再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也必须倾全国之力,遏制瘟疫。
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曾经在西方做过传染病研究的伍连德医生临危受命。清政府任命伍连德为东三省防疫全权总医官。
到了哈尔滨的第三天,伍连德在地下室秘密解剖因为瘟疫死亡的尸体。显微镜下的发现让他大惊失色。
他清楚地看到了一种椭圆形的细菌,这种细菌就是鼠疫杆菌。
鼠疫也被称为黑死病,我在前面的课程里说过,14世纪欧洲爆发鼠疫,三年死亡2500万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烈性的瘟疫之一。
但是伍连德想不透,鼠疫主要通过老鼠传染给人。12月份的东北大地已经天寒地冻了,老鼠根本就很少活动,怎么可能疫情传播这么快?会不会是一种新的鼠疫类型呢?
伍连德想到这里,冷汗瞬间就滴了下来。
如果是人和人之间传播,那么就太可怕了,难怪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在东北,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是门窗紧闭。只要是家里有人感染了这次瘟疫,那么全家都在劫难逃。
伍连德认为,这是一种新型鼠疫,在人和人之间经过呼吸道传播。他给这个病起了一个名字——肺鼠疫。中国哈尔滨面临灭城之灾。
在人类历史上,很多瘟疫早期根本没药可治。
比如天花、霍乱;比如2003年中国非典病毒,近些年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再比如1910年的哈尔滨鼠疫。
鼠疫的特效药是在33年之后的1943年才有的,叫做链霉素(streptomy)。也就是说,伍连德当时控制鼠疫根本没有药。
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
伍连德用了什么方法呢?
这就是这节课要说的大规模传染病的控制原则: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肺鼠疫的传染源,就是感染了鼠疫的病人或者尸体。传播途径就是呼吸道传播,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什么是肺鼠疫的易感人群呢?在当时没有疫苗,所以无论老人、儿童还是成年人,只要是接触到病人,那就都容易被感染。所以,当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是易感人群。
当时,无论是百姓还是行政长官,对于传染病控制几乎一无所知。
老百姓只知道发生了瘟疫,所以就是逃离。家里有了病人,却隐瞒不报,或者到了晚上偷偷地把病危的病人扔在街上。所以,很多尸体被发现的时候,双手蜷在胸前,保持着一个取暖的姿势。
当时的防疫之难可想而知。
伍连德让士兵挨家挨户搜查,一旦发现病人,立刻送到防疫医院,房屋用生硫磺和石炭酸消毒。
防疫勇士
他克服重重阻力焚烧尸体。先是用炸药爆破、挖坑。然后按照每百个尸体10加仑的标准浇上煤油,对尸体进行焚烧、掩埋。这就是管理传染源。
焚烧、掩埋尸体
怎么切断传播途径呢?
既然肺鼠疫是人和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所以必须减少人员流动并且采取隔离。
纵横时空之小洪老洪一起穿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