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完袁绍之后,田丰、沮授、许攸、张郃、高览出面安抚冀州军民,宣传部,进入军营宣传王粲军的政策,愿意回乡的发给路费回家安置,大约有十万余人解甲归田,回乡劳动,袁绍征集的民夫25万,结算完工钱也回乡了,袁绍的所谓七十万大军实有人数也就50余万,其中服劳役一半左右,本来是没有工钱的,可是按照王粲军的政策,干活是要给工钱的,虽然不是王粲召集的,但是为了安抚冀州民心,工钱还是要付的。
还剩下二十五万余人,十万余人愿意做城卫军,冀州地方广大,城池众多,安排十万城卫军还是轻松的,大城五千,小城二千、三千的加上此前邺城之战没打响时各地被俘的冀州十万余人,城卫军大约有二十五万左右。
剩下十五万人正规军,辅军由青、徐、兖、豫四洲经过培训的近两万辅军担任。
北方长城防线,太长了,历代防守方式大体上差不多,重要关口驻兵多一些,小点关键点,也有驻军,其余地方只能靠巡逻了。三国时人口不足,王璨决定,重点布防,不撒胡椒面似的到处洒在整个防线上,只重点布防。
大战区策略,幽州刺史许攸,总部设在蓟县,原是燕国古都,后世的房山区,许攸和赵云带大军北上,赵云任大都督。
时近冬季,青徐被服厂的冬装已运至邺城,各军换装后陆续北上,赵云带冀州改编五万正兵五千辅军至蓟县,特一军张卓部归总参谋部指挥。许攸接受幽州官吏的投诚,幽州辖郡国十一,县九十个,玄菟郡和乐浪郡(朝鲜北部,辽宁东部)已失控,辽东公孙度已死,公孙度之子公孙康接任辽东郡太守,还没表态归属,这些地方先不管它,主要防守北方东胡的鲜卑和乌桓等等部落。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注意统战工作,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都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宣传部工作努力宣传民族政策。
一、公孙瓒带本部人马防守辽西郡,大军主要驻守山海关一带。
二、红五军太史慈部守右北平郡,遵化一带,喜峰口周边是他的主防区。
三、渔阳郡由红一军赵大驻守。
四、代郡由新二军凤七部防守。驻守居庸关,居庸关防守体系还是比较完备的,幽州的巫女派也派出高手,协助凤七防守。
五、上谷郡(今河北怀安,张家口一代)由乐进的新五军防守。
六、范阳郡,涿郡算是在内地,由城卫军负责。
王璨交代给许攸在蓟都成立幽州大学,在城西10公里依山傍水处建立。可是众人理解上不一样了,难道主公想把幽州的燕国古都定都为蓟都?在古代能称为“都”的意义重大。同时在城南十公里建开发区,城东十公里,城北十公里外建两个军营,每个规模能容纳五万余人。这是王璨扩建蓟都城的前兆,东西南北往外各留十公里的发展空间,随着时间推移这十公里慢慢就会填满的。
另外在蓟都至渤海处择地修建港口,王璨不准备开凿大运河,留给后世的隋炀帝杨广去玩吧,哥们玩海洋战略。这个冬天就够许攸忙活的,正好有五万大军、五千辅军在一天训练,一天干活,七天休息一天正好。
并州战区方面派沮授为并州刺史,驻地为太原。建并州大学,以及教育分部由巫女派并州分部负责,商务部派人指导并州开发区。并州下辖:太原、上党、西河、云中、定襄、雁门、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
特三军李元霸驻地在太原,受参谋部指挥。
一、张燕为并州大都督,带五万原来的冀州军队,五千辅军驻地太原,随时可支援长城防线。
二、新一军于禁部驻防偏关、一带的朔州。
三、宁武关防区归红二军孙轻部驻守。
四、红十三军廖化部驻防雁门关(今山西忻州代县)。
二、三、四偏关、宁武关、雁门关是一个整体防守区域,归并州副都督于禁管理指挥。
五、红六军周仓部驻防云中郡,大同一代。
并州大军合计十一万之众。主要防备匈奴左贤王,北部长城还有一部分在匈奴手里,并州以西的朔方一带长城大部分在匈奴手里。
汉末风华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