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长江颇有凉意,寒风凛凛,及膝高的野草随着寒风轻轻摇曳,而在乌林大寨,丞相曹操命蔡瑁与张允为水军先锋主将副将,共计三千水军,与东吴水军在长江上遭遇激战。
而江东大都督周瑜示敌以弱,诱敌深入,与曹军混战,此战整整持续了六个时辰,待到夜幕降临之际,两方各自鸣金收兵而归。
此战曹军水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而东吴水军损失微乎其乎,此战沉重打击了曹军的士气,使得曹军水军只能退守乌林大寨,而东吴水军退回大寨,继续与曹军隔江对峙。
这一战双方交战的情形皆被乌林左近山丘上的曹操以及相府掾吏看得清清楚楚。
水军初战大败而归,令丞相曹操恼羞成怒,以蔡瑁乃刘琚的岳父,里通外贼为由,不肯尽忠职守,如今将蔡瑁斩首示众,而他却亲自抚慰副将张允,令其戴罪立功,另外任命于禁为水军主将,水军麾下众将士吸取教训,加大水军将士协同作战的训练强度,希望他们能够迅速壮大起来,适应复杂的水战需求。
然而有心之人皆可看出,曹丞相是趁机翦除襄阳蔡氏在荆州的影响力,逐渐削弱瓦解荆州四大世家的根基,而让曹操心忧的是后方的局势,此番水军失利,消息传回许都,汉室那些遗老遗少估计又要蠢蠢欲动了,自己万万不能输,若无赫赫战功震慑那些心怀异心之人,将有更多的麻烦旋踵而至。
新月如钩,夜风习习,乌林大寨中,刁斗森严,火把处处,将营内照得颇为明亮。
中军帐中,丞相曹操召群臣入帐议事,连同一众荆州降臣皆位列班中。
初战失利让曹操更加意识到意欲南下与吴楚争衡则必须依仗荆州这帮地头蛇,集中水军优势兵力,方可击败东吴水军,故此将他们召来,希望他们能够献计献策。
“张校尉,你对接下来破敌大略有何高见?”曹操率先垂问道,
盖因水寨辕门前蔡瑁的血迹未干,又是刘表之外甥,眼下又吃了败仗,可谓心有余悸,张允哪里还敢肆意妄言,听到曹丞相问话,小心翼翼道:“禀丞相,眼下我水军内部疫病未曾尽除,兵无战心,青徐之兵一上战船,呕吐不止,实在难堪一战。”
群臣听罢皆一怔,这也算是中庸之策吧!看来这个张允如今是力图自保而无心建功立业啦!
“嗯!欲攘外必先安内!”曹操静坐良久道,“水军疫病,孤自会调拨许都大夫尽数前来诊治。”
曹操眸色幽深,定定地环视账内群臣,道:“疫病之事,孤自有计较,我观两军战阵,我军颠簸于长江之上,兵无战力,不知诸君有何高见?”
帐中群臣皆面面相觑,一时皆无良策,皆顾盼间有摇头兴叹。
曹操双眸已是一片澄净,发髻上几丝白发无风自动,虎目环视荆州一众降臣,探询之意更明。
帐下忽地传来一声,“微臣有一策,可助我中原青徐劲卒不适行舟,不习水战之大弊。”
曹操大喜,循声望去,只见其人年纪轻轻身材矮小,体态瘦削面色雪白,举手投足似风摆杨柳,一脸书卷气,一脸书卷之气,然而人不可貌相,此人乃王粲王仲宣,山阳高平县人,他乃先朝三公王畅之孙、何进府长史王谦之子,总角之时求学蔡邕,十七岁便受辟公府,吟诗作赋出口成章,文人墨客无不钦佩。
曹操本就是诗赋大家,自然对文人出身的王粲颇有好感,急声问道:“仲宣,计将安出?”
王粲越众而出,拱手道:“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休言人可渡,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
曹操下席而谢道:“非先生良谋,安能破江东耶!“
王粲谦逊道:“愚浅之见,丞相自裁之。“
振威将军程昱却不敢苟同,拱手道:“丞相万万不可,若敌军此时趁势火攻,我军危矣。”
王粲据理力争道:“将军此言差矣,将军乃中原人氏,不识天数,今乃隆冬时节,西北风肆虐,敌军此时用火攻岂非自取灭亡?”
三国风云之步步沉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