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情况,说实在话,黄台吉都舍不得走了,毕竟这里可是世代居住之地,从感情上来讲自然是舍不得走的,更何况现在根本用不着拼命,只要向大明服个软,获得土豆这样的高产作物种子,让那些包衣奴才随便种,也能轻易养活自己的族人,因为据说这土豆的种植方法很简单,看个一两次就能学会了。
不过可惜,就算再怎么舍不得也不得不走啊,自从和大明方面签了文书,大明的官兵就很不客气地向着沈阳方向不断推进,现在北线已经过了黑山,南线也已经推进到了盘山附近。这样的情况当然导致了很多旗主的不满,也不是没有人想过去找回面子,但是在看过几次明军的所谓演习之后就彻底偃旗息鼓了,因为虽然明军还是那些明军,但是如今的战斗力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新式火铳密集的火力,射程达到一百步以上,更不用说那新式火炮,不但能随随便便打到四五里以上,且几个呼吸就能够打出一发炮弹,而炮弹落地之后又是一炸一大片,方圆几丈之内绝对不会有活物存在,面对如此恐怖的大杀器,八旗勇士再如何勇猛都是徒劳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八旗勇士除了这样憋屈着,还能怎么样?
最近一段时间开始,明军更是隔三差五地派人来下通牒,要求己方严格按照双方所签的文书,尽快搬离沈阳,虽然没有明说不遵照文书来办会怎么样,但傻子也明白无非就是动手强制执行呗。对此,满清上下也是敢怒不敢言,如今形势反转,自己这边已经处于绝对下风,不照办难道等死么?没办法,走吧!
数十万人的搬迁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从崇祯十五年十月,也就是豪格所率领的八旗前锋上路约一个月后,满清方面就开始着手准备搬迁的事宜,直到崇祯十六年正月才基本准备完成,开始正式的搬迁工作。好在一路上并没有什么敌人干扰,因此搬迁之路还算顺利,就算如此,也足足花了一个多月才到达黄庆指定的光州码头此时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十六年的二月下旬了。
为了运送这数十万人,黄庆特地又从渤海水师抽调了一百多艘大船。饶是如此,想要将数十万人全部运完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计划,只能优先运送军队,剩下的八旗家眷等的运送就先押后,反正光州码头上已经准备了足够的粮食,现在也已经开春了,气候也不再那么寒冷,在光州多待一点时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黄台吉是第一批从光州上船的,因为知道黄庆此时也在九州岛上,黄台吉非常急切地想见一见黄庆这个仅仅用了几年时间就让大明起死回生的神奇人物。大明这几年内所发生的的变化黄台吉自然是了如指掌的,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此前此起彼伏的流寇作乱仿佛一夜之间就彻底平复了,还有以前大明朝堂上那种君臣离心离德的状况也不见了,虽不能说已经变成铁板一块,但是那种内耗扯后腿的现象基本没有了。如今的大明看起来四海升平,因为没有了战乱,民间可以集中精力大力恢复生产,朝堂上的君臣关系看起来也基本理顺了,这样必然又能极大地加强帝国的统治力,总体看来,大明已经在向着前所未有的盛世方向发展。从数年前的风雨飘摇到如今的盛世光景,正常来说,就算把史书中最牛逼的人物拿来用,至少也得要十数年的时间才能够达到差不多的效果,而黄庆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做到,绝对是千年难遇的奇才,对这样的奇才,作为黄台吉这种十分看重人才的枭雄来说,不亲自见一见,绝对会死不瞑目的。当然,黄台吉不会知道的是,在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中,随便拉一个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来,只要有这个意愿和机会,都不会比黄庆做得差,实际上黄庆现在的成绩最多只能算是及格而已,哈哈!
经过三四天的航行,载着黄台吉以及两万大军的船队陆续抵达了福冈的码头,为了能停靠这两百多艘大船,福冈的码头早就在黄庆的吩咐下进行了扩建,因此在船队抵达的第一时间就可以顺利地靠岸。
和谐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