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试验的人除了黄庆之外,还包括宋应星和一众工匠。驾驶室内有宋应星和两个年轻的点的工匠在学习驾驶技术,另外的工匠全都坐在后面的车厢里,主要负责体验坐车的感受。
一切准备就绪,黄庆吩咐开始生火,新司机要准备上路了。
随着汽笛声的响起,黄庆启动蒸汽机,开始了全新的驾驶体验。因为是新手加新车,自然是安全第一。在火车启动之后,黄庆一直将速度控制在每小时十公里以内,以便安心地熟练各项操作。
几圈之后,黄庆对各项操作越来越熟悉,开始尝试着将速度逐渐提高,当然,在此之前询问了一下后面车厢里坐着的人的反应,确认没有任何不适之后黄庆才开始提速。
由于宋应星对焊接技术有所研究,因此在铁轨连接处应用了焊接技术,这对于坐车的体验提高了一大块,因此后面车厢里的人只是感到很新鲜,而没有任何不适之感。
黄庆最终把速度提高到了大约六十公里每小时,并且在询问之后没有人有任何不适,就在这个速度跑了十来圈之后,黄庆结束了这次试验。黄庆并没有去挑战更高的速度,在黄庆看来,这就可以了,毕竟安全第一,现在没有出问题并不等于一直不会出问题,而且黄庆还要停下来检查一下铁轨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都是第一次使用,谁知道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而六十公里的时速在黄庆看来还算是比较安全的速度。
让烧锅炉的人员熄了火,黄庆将火车慢慢停了下来。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仔细检查了一下铁轨的状况,尤其是焊接部位的情况,还好,除了铁轨略微有些变形之外,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看来,正式的铁路还是使用钢轨比较好一点。
试验成功,可以准备正式制造实用的蒸汽火车和修建铁路了。
黄庆将制造的工作交由宋应星负责,自己就不全程亲自参与了。宋应星全程参与了试验火车的制造,其本身也是善于钻研的人,还有一帮已经有了经验的工匠协助,想来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就算有问题最后也有自己来把关,因此,黄庆对他们还是挺有信心的。
第一条铁路黄庆还是选择以前设想的路线,就是从南京到苏州,毕竟一直以来苏州都是南直隶的经济中心,与南京之间的人员和货物往来都是最密切的,因此自然是首选路线。
为此黄庆亲自出动沿途考察一路的地形和地质,确认具体的走向。还好这一路并没有什么崇山峻岭,也没有什么大江大河,偶尔有一些小的河流在黄庆看来架桥的难度也并不是很大,总共也就花了一个星期就基本确定了具体的路线,并让人一路做好了标记。
线路确定了,自然是尽快开工,现在已经进入九月了,雨水也不像上半年那么多,属于修路的好季节。修路基和架桥同时进行,全线多点同时动工,多上些人,轮班上工,抓紧点时间,二十四小时作业,尽可能在明年雨季到来前看能不能搞定?就算不能铺完轨道,至少也要把路基完成吧?
这个时代的劳动力确实便宜,黄庆开出一千块一个月的工资,也就是每月二两银子的工资,另外还管饭,住嘛,自然就是住工地上了。就这个待遇,就招到了足够的人手。想想也正常,这个时代一般人很少能够拿到一个月二两银子的待遇的。更何况黄庆这里实行的是三班制,每天只需要干八小时也就是四个时辰的活,对于这个时代动不动就是每天干七八个时辰的人来说,简直不要太轻松。而且这里管饭可是管饱的,虽然大半是玉米做的饭,糙是糙了点,不过确实能抗饿,而且对补充体力很有用,而且顿顿都有菜,时不时的还能吃上肉,这样的待遇已经非常不错了。
黄庆也在工地上待了一个多月,期间和修路的工人们同吃同住。黄庆不想也没有条件搞特殊,而且黄庆对吃喝住本来也没有什么讲究,吃嘛嘛香,住嘛嘛爽。而且这样和工人们打成一片,可以更精确地指导他们的工作,毕竟修铁路和这个时代的修路可是有着巨大的差别,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如果指导不到位很可能结果和自己的要求相差甚远,随时都有翻工的可能,那样对时间和金钱都是巨大的浪费,那就太不值了。
和谐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