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万大军……说的轻巧。
宋朝各地是有驻军不假,五万大军要凑也能分分钟凑出来。
但五万大军好凑,五万大军的军饷难挨。
现在临近年末,一年的税收早就分的干净,三省要去一些,六部要去一些,工部额外再要一点,户部说要给朝廷官员发年货,又要去一点。
偌大的大宋朝廷,如今还真没有凑齐五万大军的军饷钱。
而今日的朝会,要说的就是这个问题。
可一谈起军费之事,朝中各位大臣们都是眼观鼻,鼻观口,就差没在脸上写‘不关我事’这四个字。
“诸位爱卿,难道就没人有办法凑出五万军士所需的军饷吗?”
赵祯很生气,其实五万大军的军饷,再加上调度的民夫,以及粮草辎重,满打满算也就两百万贯不到,省着点用一百几十万贯就足够了。
朝廷缺这些钱吗?不缺。
随便哪个地方压紧一下口子,这一百几十万贯就出来了。只是这朝堂上的士大夫,没有一个愿意吃这个亏的。
也不全是所有官员都不想管这件事的,当即就有人站出来,替赵祯出了个主意。
“臣启陛下,可令工部再印两百万贯交子票,充当军饷。”
说话的大臣还在为自己出的主意而自满,工部的人率先不干了。
“启奏陛下,徐大人所言不可。如今已经是八百十七文铜钱兑一贯的交子了,若再多印二百万贯,微臣怕交子被百姓弃之不用。”
“王大人,你这话就不对了,交子本来就是朝廷制钱,多印少印全在朝廷,与百姓有何干系。”
两位大臣各自据理力争,赵祯听的是有些头疼。从一开始的交子兑换铜钱,吵到后来的同乡不同系,已经完全脱离了赵祯的用意。
何墨冷眼看着两个大臣在朝廷上吵的面红耳赤,他知道北宋的党争厉害,只是没想到竟然会厉害到如此程度。
“都给朕住口!”
赵祯大吼一声,将奏折狠狠地仍在地上。
“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在大殿之上吵成这样,成何体统。”
赵祯如此愤怒,大殿上的群臣们也是极少看见,吵架的两位大人,此刻也牢牢的闭上了嘴巴。
“包爱卿,你可知三川口一役的败因?”
赵祯这话问的没头没脑,包拯不算一个知兵的文人,怎么会想到问他这个问题呢?
不过三川口一役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包拯哪怕再不知兵,也知道点别人的总结。
故而说道:“臣以为,三川口一役之所以战败,在于三点。”
“哪三点?”
“第一,将不力,李士彬此人骁勇无谋,可为冲锋陷阵之人,不可为镇守边关之将。”
“那第二呢?”赵帧继续问道。
“第二,兵不足,西夏出兵近十万,我大宋延州一州之兵也不过两、三万人,还要分守各个关卡。兵力上自然是捉襟见肘。”
“第三呢?”
“第三,令不出,各个据点城池皆是各自为战,范雍不知兵事,无以施放号令,故而三军无主。”
赵帧听完包拯的话沉默不语,然后让包拯捡起奏折。
“你们都听听吧,这是夏竦的奏折。”
夏竦被赵祯派去经略石州,所处位置就在延州左右。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拱卫延州,以阻西夏兵锋。
包拯弯腰捡起奏折,轻轻地拍打了两下,然后展开,缓缓的读出。
“继迁在太宗时,遁逃穷困,而累岁不能剿灭。先帝惟戒疆吏,谨烽堠,严卒乘,来即逐之,去无追捕……”
何墨压根就听不太懂这文言文的内容,可事关西夏,他还是硬着头皮听了下去。
“……然自灵武陷没,银、绥割弃以来,假朝廷威灵,其所役属者不过河外小羌耳。况德明、元昊相继猖獗,以继迁穷蹙比元昊富实,势可知也;以先朝累胜之士较当今关东之兵,勇怯可知也;以兴国习战之师方今沿边未试之将……”
我在北宋拍电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