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大帝
超小超大

第一百七十三章 登闻鼓

“彬叔若无要事,不妨留下吃一顿便饭。”李景裕没有再多说北方的战事,毕竟自己现在还完全插不上手,多说无益,还是抓紧时间发展自身实力为好。

“多谢殿下厚爱,不过我还是想先去县衙了解清楚情况,方便日后的工作。”既然答应了兼任淮阴县县令,李全彬自然要把事情办好。

“嗯,这样啊,那你先去忙吧……哦,等一下,我想起了一件事,淮阴县的县衙外居然没有安装登闻鼓,之前踹门踹到我脚都痛了,你有时间就安排人去将登闻鼓安装好。”

“登闻鼓?殿下,县衙外为何要安装登闻鼓?”李全彬一脸疑惑的看着李景裕。

“这还用说吗,当然是因为……哦……”李景裕突然想起了在县衙外放置登闻鼓是在宋朝之后才开始的。

登闻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相传远在尧舜之时,就有“敢谏之鼓”。凡欲直言谏诤或申诉冤枉者均可挝鼓上言。

到了周朝,则悬鼓于路门之外,世人称之为“路鼓”。由太仆主管,御仆守护,百姓有击鼓声冤者,御仆须迅速报告太仆,太仆再报告周王,不得延误。

到了西晋时期才正式在朝堂之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皇帝申诉冤情。

魏晋之后,历朝历代都设置登闻鼓,方便百姓直接向皇帝申冤。

可登闻鼓虽设,但考虑到要向皇帝直接告御状,除非事情危急、冤情极大,臣民实在是已经走投无路了,否则没有谁会轻易敲打这登闻鼓。毕竟天威难测,谁也不敢保证这鼓要是真敲了,皇帝绝对不会翻脸。

所以登闻鼓虽然很早就出现了。但是,真正让登闻鼓制度达到顶峰的还是非宋朝莫属。

不是因为宋朝专门设立了登闻鼓院和登闻鼓检院,而且两院均受理吏民申诉之状,而是因为宋朝敲登闻鼓的门槛最低,而受到的重视程度最高!不像明朝那样,除了明太祖朱元璋特别重视登闻鼓外,其他时期则流于形式;更不像清朝那样硬性规定“必关军国大务,大贪大恶,奇冤异惨”之事才可以击打登闻鼓。

有两件趣事可以说明宋朝登闻鼓制度的优秀。

公元993年,有一个叫作牟晖的普通百姓敲打登闻鼓,吓得窝在皇宫里养伤的宋太宗赵光义赶紧召他进宫中询问。

谁知这牟晖见了皇帝之后,所诉说的“冤情”却并不是什么大事,而是他家的母猪跑了,找了好几天都找不到,便来找皇帝诉苦。

竟然就为了这样的小事去敲打登闻鼓告御状!

宋太宗赵光义都快被气笑了,随手赏赐给他一千钱,算是补偿了他走丢母猪的损失,就打发他走了。

等到牟晖离开后,赵光义才笑着对身边的大臣说道:“今日有人敲登闻鼓来问朕找寻他家走丢的母猪,但朕又何尝见过他家的猪。然朕与卿所共喜者,乃知天下已无冤民矣!”

糊涂大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明末问鼎 连载中
明末问鼎
鹅货
明末辽东,在局势崩坏之时,于夹缝之中创体制,建新军,以一人之力,将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掀翻!屠龙斩蛟,问鼎天下!
30.1万字4个月前
陛下,您就反了吧! 连载中
陛下,您就反了吧!
老衲法号淦
“陛下,听我一句劝,您就反了吧!”面对一脸懵逼的杨广,主角朱潜龙如此说道。 亲自把朱由检挂到歪脖树上,朱潜龙威胁道:“你这怂货,你不造反就吊死你。”
46.3万字4个月前
袁阀 连载中
袁阀
左子洵
莫名其妙成了袁基的儿子…… 袁绍袁术都知道,可袁基是谁? “老子让你不学好,半夜去扒蔡昭姬的闺房!” “你学得好,堂堂袁家嫡子才是个太仆,弼马翁!看看人家袁本初,再看看袁公路!也不知道你怎么当爹的?拼爹啊!我要拼爹啊!” “你还敢顶嘴?” 于是袁珣再次被袁基毒打了。 “孙儿啊……你有啥理想没?”叔祖袁隗如是问道。 “做个逍遥贵族,混吃等死……” “挺难的。” 袁珣笑了,揉了揉被便宜老子打得青紫的
62.7万字4个月前
大常侍 连载中
大常侍
怵惕
汉末宦官乱政,张让为十常侍之首。 张奉,张让之子。 身为太医令,他治病救人。 曹操有疾,袁绍抑郁,袁术脑残,董卓要死... 身为大常侍,他匡扶大汉。 宫里听他的,宫外也是听他的,整个大汉都得听他的!
15.0万字4个月前
秦末求生路 连载中
秦末求生路
阴山度
一朝梦醒两茫茫,十年征战驰沙场。 千骑披甲带残光,长城以北心惶惶。 塞外边村寒烟照,匈奴不敢踏华疆。 功名利禄皆过往,初心只想活的长。 前方的路灰暗迷茫不见一丝光亮,不知道他是曲折离奇还是平坦无崎! 当一个人或一群人相邀一起捅破黑暗,探寻光明时。 殊不知,到了终点就会发现,当初许下彼此的誓言,却在各自的道路中越走越远!
5.5万字4个月前
大唐僧医记 连载中
大唐僧医记
风无常府
一觉醒来张潮发现自己穿越了, 而且身处在唐朝时候的印度!!! 好哇!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还好是掉到了玄奘法师身边,还能蹭蹭。 “我不想当和尚” “哎呀~真香!” 看张潮如何靠自己一步一步在唐朝混下去!
16.3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