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屋里倒是有个土炕,土炕很矮上铺木板,炕中间还有个火坑,除了炕上摆放着一张矮桌和两个木箱之外,就再也没有别的能被称作家具的东西了,然而就这个条件,在村子里都算中上了。
小院子不大,估计也就七八十平,用土底木棍篱成,院内有正房三间,偏房一间,厨房一处,下仆一人,没有鸡舍兽圈,不过马棚还是有的,张神医也不是缺钱的人,再加上北地本就产马,所以两匹挽马平常就呆在马棚里。
可惜挽马不适合走山路,不然张神医也不会孤身一人进山。
在现代娇生惯养的刘贤,感觉这里的环境,还没有自己的山洞舒适,他觉得很不习惯,和张仲景打了个招呼,就到院子外探访辛庄子的情况了。
村子本身并不大,只有百来户人家,人人破衣烂衫,而且很久没有洗澡,不论男女老少都是灰头土脸的,离近了还有很重的味道。
现在虽然看着脏兮兮的,不过听说天气暖了之后,大家就都会变干净了,毕竟下雨之后,村外的小溪里就能洗衣洗澡了。
人身上味道难闻还能避开,可村子满街的污物就没办法避开了,虽然现在还没有苍蝇横行,但是天暖之后恐怕也好不了。
土路坑洼不平,路中间 V 字型的排水沟里,一些污冰已经化开,伴着狗屎鸡屎一类的排泄物,混合成黑色的沼泥,好在现在天气还不算热,味道还没发出来。
而且就这些黑泥,竟然还是个稀罕物,等天气在暖和一些,就会被当成高级肥料,填到地里去。
只不过挖过污泥之后坑坑洼洼的路,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去管。
村子外面的土沟里,堆满了各种生活垃圾。
刘贤也忍住恶心深入翻看过,基本都是些厨余垃圾之类的物品,自然降解速度应该不会很慢,只是天暖之后恐怕味道会很大,苍蝇会很多。
村民职业较为单一,半数养马,半数耕种,秋猎时候部分村民还会变身猎人,进山狩猎补充肉食皮毛。
村子里牲畜不多,最重要的耕牛只有里魁家有。
鸡倒是家家户户均有散养,村民们脸上也很平静,应该算是说富不富,说穷不穷的状态。
以上都是刘贤通过观察发现的,然而此时正是田地耕种,放马增膘的时候,刘贤本地话又说不利索,所以村民们很少停下来与他闲聊,最后他是通过帮着干活的方式,才打听到更多信息。
辛庄子村是个刚出现蓟县不久的小村子,才建立了没多长时间。
建村的首位里魁,也就是本村第一位村长,据说是本地豪族公孙氏主家的一位姓辛的管家,由于忠心耿耿且功劳颇高,因此在退休之后就被安置在了这里。
不过四年前鲜卑入境,辛里魁命丧黄泉之后,这新里魁就归了公孙氏的一只旁支。
平常公孙家的主家都在右北平居住,只有秋天围猎的时候,才会在此居住一段时间,所以村里的话事人,是一位名叫韩忠兴的管家。
这些就是刘贤获得的全部情报,能从平民们的口中获得的信息,能打听到的基本都打听到了。
看到村子里恶劣的卫生状况,刘贤开始担心,张仲景万一真的感染了,可就麻烦了,便匆匆赶回张神医的住处,赶着为他消毒,生怕张机再一较真儿搞出什么事情来。
刘贤不知道,正是自己和张仲景的一番言论,为张神医击碎了盲点,打通了他一直以来认知体系中结合不起来的地方。
但这些对痴迷医学的张仲景来说,远远不够。
他没有放过刘贤,花了一周的时间天天和刘贤开医学讨论会,张神医才总算对实验化学有了粗略的概念。
获得新研究方向的张神医,犹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甚至整个人都因此产生了变化,从此每天只睡六个小时,然后双目充血的和刘贤商讨,并且要求刘贤拿出更多的货来。
刘贤刚开始还不停找借口推辞,毕竟他肚子里的货已经快被掏空了,直到张神医把剑架在自己脖子上,和刘贤狂喊不得道吾宁死的话之后,刘贤实在没什么办法,只好答应拿出一些大杀器给他,提出的条件是,张神医要在蓟县常驻。
汉末改造计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