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单干,收入不用上交,少一层盘剥,难道不是更好吗?
当然更好!
古代农民不是没有想过,而是不能。
搞农耕是需要看天吃饭的,要懂得农时和天文。
这一点,现代人可以靠着日历、天气预报解决。
但古代人不一样,不说有没有日历,就说古代人认字率那么低,有几个农民认识字?
不懂农时,背不出二十四节气,他们靠什么来种地?
单纯凭一把力气,就能把地种好?
自古以来,为什么读书人就能高高在上,受到百姓的尊敬?
除了科举能当官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认字。
认字之后,就可以看懂各类农书和历法,通知什么节气,相对应的要采取什么行动、措施。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对的。
地主、宗族正是靠着掌握、或者垄断者农业知识,天时历法知识,农民才不得不依附地主。
当然,上面说的,还只是其中的部分原因,另外还有其他因素。
比如农田要浇水。
古代水资源紧张,常常会出现抢水事件。
无论是兴修水利、还是抢水,这都不是一家一户能做的了的,必须依靠整个宗族的力量,或者由地主带头才行。
“小郎君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吩咐,庄户人家别的没有,就有一把子力气!”笑了一阵子,佃户中年龄最大的李老汉率先开口道。
“行,那我就不客气了!”许泽轩点了点头,指着身边的一个竹篾问道,“这东西你们都会编吧?”
众人的视线,顺着许泽轩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然后齐齐点头。
编竹篾可不是什么难事,古代人可不像现代人,家里缺了东西,第一时间就想到买,他们的动手能力可是很强的。
编竹篾,不说每个人都会,但是底层百姓中,还是有不少人掌握这门手艺的。
“会编就好,我今天交给你们的任务,就是照着我那竹篾的样子,多编几个。
到了申时,我会来验收。
到时候谁编的最多,编的最好,我就奖励他一斗粟米。”
“诺!”虽然不知道,许郎君要他们编拿样式古怪的竹篾用来干什么,但众人还是纷纷领命而去。
“小郎君,你要佃户们编竹篾作甚?”众人离开后,二虎摸着脑袋问道。
“到时候便知!”许泽轩卖了个关子。
初唐奋斗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