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他们。
唉,人心不古啊。
两刻钟以后,朱允炆没有做坐起来,再过一刻钟,还是没有。
“陛下是不是睡着了?”李元对余庄全说道。
“过去看看?”
“不要了吧,让陛下睡一会。”
李元话音未落,就感到背后深深地寒意。
李元转身一看,大臣们横眉怒目,发指眦裂。
打了个哆嗦,李元连忙小跑到朱允炆旁边,小声说道:“陛下,陛下。”
喊了两声,朱允炆坐起来,打了个哈欠:“过了多长时间了?”
“回陛下,三刻钟了。”
“还好。”朱允炆瘫在沙发上,“没什么事吧?”
“陛下,臣有本要奏。”
毛泰的声音响起。
“诸位爱卿改变主意了?”朱允炆坐直了身子,说道。
“回陛下,臣等万不敢让《国富论刊行天下,请陛下三思。”
“这个好商量。”朱允炆妥协了一下,“现在要说的是大明总的经济政策的问题。”
“所谓经济,是朕为《国富论中的学问起的名字,实质大明各种物品的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
“朕要的,是从重农抑商向重商主义的改变。”
“这个。。臣等也无法接受重商。”毛泰有些尴尬。
自宋代迄今,虽然商人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在商人子弟可以参加科举以后,甚至还出现了士商合流的景象。
但总的说来,社会上对商人的看法并未有太大的改变。
因为商人不事生产,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只是货物的搬运工。
在全国各地的物资都缺乏的情况下,你将货物从一地运到另一地,得到利益的只有商人。
况且现在仍然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商人的确是没什么大的作用。
朱允炆强压住心里的火气,说道:“朕换一种说法,重工。”
“工是工匠的工。工匠们同样创造出了新东西,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尔等不能否认工匠们的价值吧。”
“但工匠并不能让人们填饱肚子。”毛泰说道。
“啪!”朱允炆一拍桌子:“那你现在想要说什么?”
“臣要说的是陛下应该徐徐图之,可以让朝中大臣先看《国富论,以后再慢慢推广。”
“等到时机成熟,陛下所说的改变经济政策就水到渠成了。”
朱允炆算是看懂了,这帮老家伙,分明是不想自己背锅。
皇上你还年轻,有时间慢慢熬,等我们致仕了,你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我们也管不着了。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