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完大街后,林义和李本就去乾清宫找朱允炆。
“参加陛下。”
“平身吧。”朱允炆看着下面的两人,“你们有何事要奏?”
“启禀陛下,臣来询问明日要派哪位亲王查看牲畜。”
原来是这事,朱允炆了然。
现在京城还有唐王、郢王、伊王,其他都就藩去了啊,朱允炆心想。
最大的唐王也才十二岁,还未成年,偏偏朱允熥现在还只是郡王,还不是亲王。
只能让唐王去了。
想到这里,朱允炆说道:“就让唐王去吧。”
“臣遵旨。”
林义和李本走出乾清宫后,又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怎么样?”李本问。
“什么怎么样。”林义明知故问。
“当然是对圣上的感觉怎么样。”李本看起来有些兴奋。
这俩除了在朱允炆登基大典上看了朱允炆一眼,也就再朱允炆祭天的时候见过,都是离得远远的,像今天这么近距离看到朱允炆还是第一次。
“你为何如此兴奋?”林义淡淡的道。
“有没有感觉到陛下的气势?”
“嗯。”林义点了点头。
“陛下乃真命天子,无人能及。”李本瞬间成了朱允炆的小迷弟。
林义有些嫌弃的看了李本一眼,赶忙理他远一些:“你也是读书人,堂堂进士,怎么性格如此跳脱。”
“你还不知道我吗?哈哈哈。”
林义离他又远了一些。
李本过了一会才反应过来,“你跑那么远干什么,等等我啊。”
“快走吧,赶紧去唐王那里,天就要黑了。”
。。。。
晚上,崔广安来到暖阁。
“陛下,已经查清楚了。”
“这么快?!”
“是,这件事他们做的本就不隐秘,很容易就查到。”
这就是锦衣卫的手段,虽然消失了十年,但依然能让任闻风丧胆。
至于崔广安说的“容易”,别开玩笑了,不隐秘的话朱允炆怎么不知道。
“讲吧。”朱允炆对五军都督府究竟干了什么也是很好奇。
“事情是这样的。。。”崔广安将事情的原委讲了一遍。
朱允炆坐在那里,听着崔广安的讲述,在脑海里把事情还原出来,也明白了为何武林不敢提废除军匠。
五军都督府在这件事中发挥了什么角色呢?
首先,隐瞒不报肯定是大罪,这是欺君啊,是要砍头的。
而且管教不力,明知道有些指挥使在利用工匠谋私利,却不闻不问,虽然没有接受他们的贿赂,这也是他们唯一的亮点了。
但另一方面来说,军匠的地位本来就低,比所有匠户的地位都要低,五军都督和将领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也是可以理解。
若是换作其他的皇帝,根本就不会关心军匠被压迫的事,只要能打胜仗就行了。
算你们倒霉,朱允炆默默地想,我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工匠。
正好趁这个机会改一改卫所制,收一收边镇的权力。
虽然现在不是彻底废除卫所制的时候。
“朕知道了,你出去吧。所有行动停止,不许擅自抓人。”
“臣遵旨。”崔广安慢慢后退,走出了宫殿。
真是个好机会啊,朱允炆伸了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
现在文人压不住武人,是好事,也是坏事。
军中贵族现在势力仍然庞大,还没有倒向文官的墙头草。
看看五军都督府,以前十个都督有五个是军二代。
朱允炆只成立了军委,在没有其他动作,除了因为动卫所制有些困难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中贵族的势力太过庞大。
这还是因为朱元璋已经杀了好几批,若是原来的配置,小年轻朱允炆绝对处理不了,穿越者也不行。
真得感谢我的皇爷爷啊,朱允炆心里感叹,原来的军中大将一个都无,最能打的反而是燕王朱棣。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