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块什么时候能造出来。”朱允炆接着问。
“回陛下,今天就能造出来。”
“哈哈哈哈,好!我大明又多了一件利器。走,去看看。”
“陛下,现在去玻璃厂吗?”严震直又问了一遍。
皇帝带着六部尚书去工场,这可是从未有过之事。
“当然了,全都去。”朱允炆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玻璃的作用比你们想的还要有用。”
“虽然你们可能没有想过玻璃究竟有什么用。”
李元很快安排了马车,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往玻璃厂赶。
这一次,朱允炆没有微服,六部尚书也没有。朱允炆登基以来,帝王出巡的场面第一次出现在应天府。
当然,现在还是守孝的时候,一切从简,还不是最盛大的场景。
也是因为朱允炆去玻璃厂是临时决定的,没有提前计划,很多东西都没法准备。
皇帝出巡所用的仪仗,称为卤簿。朱元璋没把卤簿规定的像清朝那么细,都称作大驾卤簿,礼部根据皇帝出行目的的不同随时进行损益。
现在朱允炆出行的仪仗虽然也不小,但比起祭祀和登极仪来差得远了。
玻璃厂的人早早地就得到了消息,玻璃厂厂长于大德带着玻璃厂所有的管理人员在玻璃厂外面迎接。
朱允炆从车上下来,看着他们行完大礼,对于大德道:“于爱卿,朕今日来此是为了见证第二块玻璃的诞生,你们可准备好了?”
于大德战战兢兢的跪在地上,听到朱允炆的话心里一慌,小心翼翼的道:“陛下,第二块玻璃已经造出来了。”
“嗯?已经造出来了?”
于大德一听,以为是朱允炆对此不满意,连忙道:“微臣该死,微臣该死,微臣不知圣驾到来,请皇上恕罪。”
“你何罪之有?朕高兴还来不及呢。把玻璃搬出来吧,让大臣们都开开眼,看看技术是多么美妙的东西。”
“是,为臣遵旨。”
于大德后退了几步,进入了玻璃厂。
朱允炆是不打算进去的,旁边的大臣不会允许。
过了一会,几个工匠搬着玻璃慢慢走了出来,可以看出这几个工匠紧张到了极点,全身都在颤抖。
谁能想到他们这辈子竟然还能见到皇上啊。
于大德跟在后面一直在小声对工匠们说话,不用猜都知道说的什么,“小心点别摔碎了。”
走到了朱允炆面前,朱允炆先安抚了一下搬玻璃的工匠:“朕又不是吃人的怪兽,你们不要怕。”
“来呀,每人赏银五十两。”
玻璃是放在一块木板上的,防止割破手掌。朱允炆把玻璃掀起来看了一下,还不错,有一些很小的气泡,但不影响使用。
这块玻璃也不是很大,大概也就三尺见方,之所以让四个工匠搬,恐怕还是为了安全。
“你们立了大功啊。”朱允炆夸奖道,这次隆重的出巡就是为了显示他对技术的重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朱允炆相信人们能看到这一点。
“这都是微臣应该做的。”于大德这时候又挤到前面来了。
“朕不是说你,朕是说造这些玻璃的工匠。你们叫什么名字?”
“小民徐南。”
“小民白四。”
“小民白三。”
“小民郭谷子。”
“你们俩是兄弟?现在归于民籍了吗?”朱允炆问。
“是,小民现在已经是民籍,小民的两个哥哥白大和白二用以前还是匠户时攒下的钱买了地回家种地去了,小民和弟弟进了玻璃厂。”白三答道。
“你们为什么不回去种地?”
“小民做了这么多年工匠,已经不会别的了。两个哥哥年纪大了只想安安稳稳的,所以回家种地。”
“不错不错。”朱允炆不管他们干什么,能吃饱饭就行,“那你们现在每天晚上有没有识字?”
朱允炆让所有工场晚上都要开设夜校,现在正好可以了解情况。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