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现墨子兼爱的思想很难实现,在唐朝中叶开元时期就逐渐放弃了,再加上墨子兼爱思想遗失较多,我们现在也无法准确理解墨子的思想。”
“但墨子的手工业思想很容易记住,而且保留的书籍更多一点。再加上后面的墨家子弟对墨子手工业思想的延伸,现在已经比较完善。不论是那个村寨对墨子的思想作出了改变,都会交给巨子一份。”
“我们早就开始农耕了,也不排斥与外界通婚,但就算是这样,仍然有村寨不断消失,”
“现在墨家就只剩一处村寨了,一共还有一百十人,男丁有五十四人。”
“若是墨家不出世,再过百年,墨家就要消失了。”
说到这里墨东河眼泪都下来了。
听了墨东河的话,朱允炆也算是理解了为什么墨家要出世了,的确是到了不改就死的地步。
以朱允炆的理解,在这一千百年中绝对有很多墨家人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偷偷下山,然后就不回来了。
对墨东河说的对墨子的手工业思想进行了发展,朱允炆就感到喜出望外了,就冲这个一定要将他们保下来。
但是随即朱允炆又感到头痛,他相信墨东河的话没用啊,关键是要儒家相信。
“李元,你去传六部尚书和方孝孺来见朕。”
朱允炆看着墨东河:“如何处置你们,朕说了不算。且看朕的大臣们如何对待你们吧。”
“不过你放心,朕一定保你们平安,但至于你们能不能出世,朕也得听他们的。”
接下来就是决定墨家命运的时刻,墨东河有些坐立不安,他能见到皇上是已经预想到了的,但他没有想到朱允炆竟然不能做出决定。若是让那些腐儒决定,结果可就难以预料了。
朱允炆看着墨东河,道:“你知道墨家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吗?”
墨东河一听这话,立马抬起头来,看着朱允炆。
若是李元在定然要训斥他,圣上也是他一介小民能直视的?
“请陛下赐教。”墨东河再次行了个大礼。
“你们农耕,与外界通婚,按道理来说,人是不会越来越少的。毕竟你们现在不过是一处普通的村落,与其他村落并无什么不同。除非遇上意外,其他村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你们不同,你们除了是小民之外,还是墨家子弟,这是对你们的束缚。”
“登记黄册的时候你们入的是匠籍还是民籍?”
“回陛下,是民籍,因为我们都有田地,也不会显露我们墨家的本事。”
“你看,这就是问题所在了,你们害怕暴露墨家身份以后会遭遇灭顶之灾,会为儒家所不容。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儒家也不是过去的儒家了。”
“这。。。。”墨东河没搞明白朱允炆是什么意思。
“你且看吧。”朱允炆刚才想通了,现在的儒家的思想以理学为主,并且儒家思想中早就没有了墨家的影子,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褒扬。
只要朱允炆加以引导,让那些大儒们摆脱历史上儒家对墨家的评价,就能给墨家一个好的归宿。
说话间李元已经把内阁大臣和方孝孺带来了。
想必在路上严震直已经跟方孝孺说过墨家的事了。方孝孺现在是大儒,士子的楷模,只要把方孝孺说服,墨家的前途就会一帆风顺。
行过礼过后,朱允炆对墨东河道:“你将一千多年来墨家的遭遇再讲一遍吧。”
“是。”
这次墨东河比跟朱允炆讲的还详细一点。
听完以后,方孝孺没有说话,礼部尚书郑沂倒是先发话了:“简直是一派胡言,只凭你一面之词,如何判定你的真假。”
这个老顽固,朱允炆瞪了郑沂一眼,但是没有开口。
这些个大臣都好说,别看他们一开始都慌慌张张的,但朱允炆作出了决定,他们也不会反对。
朱允炆已经看出来了,尚书们对自己的定位首先是朱允炆的臣子,然后才是儒家子弟。
只能说朱元璋给他留的人不错,没有特别迂腐的,郑沂都不算是迂腐的人。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