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舍的话,你们可以让工部建造,但是,工钱必须由行政学院出,也就是说,学院让工部建造校舍是要付钱给他们的,即使学院的钱是从户部来的,也要分清楚。”
“当然,你们可以不让工部建造,去外面找人也行,只要保证质量就行了。但不得以势压人,该给多少钱就给多少钱,必须按市场价来。”
“据朕所知平民百姓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建筑公司的,看看,这就是机会啊,你们可以成立一个啊,不管是为官府建造房子还是为平民建造房子都是有利可图的。”
“朕除了处理政务,还帮你们想挣钱的法子,感谢朕吧,唉。”
“多谢陛下指点。”黄子澄和毛泰互相看了一眼,似乎有些意动。
“你看看礼部尚书,还有蜀王,还有其他官员,,除了开酒楼就是开赌场,或者是青楼,一点追求都没有,俗不可耐。”
“开个建筑公司不光能促进大明城郭的发展,还能为你们带来利益,何乐而不为呢?”
“那些商人就比你们有眼光多了,哪里有钱的味道就往那里钻,一点都不肯落后。”
“朕扯远了,就说行政学院。朕之前跟黄爱卿讲过了,以后的行政学院每个县都要有一所,这是一个大工程,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朕也不着急,慢慢来吧。先从中央行政学院开始,为后面的行政学院开个好头。”
“臣等必尽心竭力。”
“官员的选拔还好一点,吏部这里都有人员名单是不是?小吏的选择就比较麻烦,你们说,该怎么办?”
朱允炆没有好办法,现在没人把吏当成官,也就不会在意吏有没有编制。若是从头开始登记,那可就太费事了,若是不登基任凭官员推荐,这里面的水可就深了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登记以后还是得官员推荐,其他人对这些吏的为人能力又不熟悉,现在也没有民主选举。
“陛下,臣以为可以从应天府开始,将吏的名录一点一点的登记在册,对吏的培训也从应天府开始,然后向外扩展。”
“现在距离行政学院正式成立还有一段不短的时间,臣以为完全来得及。”毛泰想了一会说道。
“黄爱卿以为呢?”
“陛下,臣以为按照黄册的编制方法,由官员层层上报,这样比较快一些。毕竟吏的数量想比小民要少得多,每个县也没有多少。只要诏令下达,半年之内就能汇编成册。”
“这倒也是。”朱允炆只考虑大明面积大了,忘了吏的数量相比于平民并不多。
“是臣考虑不周,臣赞同子澄的建议。”毛泰也是觉得黄子澄的方法好。
“那好,就这么办吧。”朱允炆一拍桌子,把事情定了下来。
“对于吏的规定也需要制定,不能像以前那样散漫了。”
“朕知道有的地方官员不把吏当人看,随时替换和任命,也听说有的地方小吏把官员给架空了,一个县的政务由师爷来决定,简直是乌烟瘴气。”
“法令的事就让刑部、大理寺和督察院负责,这是另类的三司会审,要把这件事当成大案要案来审。”
“这部法令就叫做《大明公务员法,不光是对吏的任命,职能,酬劳等作出规定,将官员的级别、任命、升降、监督与惩戒、酬劳、退休等也要纳入其中,以后与官员相关的都要一句这部法律来执行。”
“这,如此重大的事情,是不是应该告知内阁。”毛泰问朱允炆。
“是应该告知内阁,不过事情朕已经在这里定下来了,到时候跟内阁说一声就行了。”
“三司将法律制定完成后就交给内阁审议,审议通过给朕看。若是没有问题,再刊行天下,给大理寺备案,以后与官员和小吏相关的事项就让大理寺遵照此法律执行。”
“若是与《大明律和《大诰相违背呢?”毛泰又问了一个问题。
“等三司将法律制定出来,内阁在审议的时候就将与《大明律和《大诰违背的地方标出来,朕到时候再做决定。”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