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图书馆回大明
超小超大

第二十九章 新船新技术 (3-1)

解决了官营手工业的问题,朱允炆还是反过头来准备改造大明的船只。如今已经是仲秋,也到了收获的季节,朝中大臣也都在忙这件事,这可是关系到整个大明稳定的大问题,丝毫马虎不得。

托上天的福,今年也算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各地的粮食收成还不错,虽然有的地方有小灾,但也很快解决了。

粮食的事不怎么用朱允炆管,闲下来的朱允炆继续进行改造船只的问题。朱允炆在看过大明船只的资料后发现,大明的船非常不适于海上航行,无论是战座船、巡坐船,还是巡沙船、战船,都不是海船。

大明水师从朱元璋时候开始就是河船,更擅长的是河战湖战,而不擅长海战。这是因为这时候的船都是平底的,吃水不深,面对汹涌的大海就有点无所适从。为什么强大的大明水师拿倭寇没有办法?因为大明的船只出不了海。

就算是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也是平底的,其他的船更不用说了。宝船44丈长、1丈宽,排水量超过万吨,绝对是庞然大物。但就是这么大的船吃水不过四五米,如何能在大海上前行?只能沿着海岸线前进。

平底的船适合运输货物,载重量大,但若是要横穿太平洋,就必须用尖底的船只,就必须要借鉴西方的造船技术,就远洋航行这方面来说,西方比中国的技术要好得多。

让朱允炆感到奇怪的是,明明宋代已经出现尖底的海船,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发展起来呢?元朝以后技术就失传了?而且元朝的海运也很发达,就没有人发现尖底海船的优越性?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福船”就是一种尖底船,适用于航海,为什么现在就没有呢?

问了工部尚书严震直和龙江船厂的督造陈乃昌,他们说现在福建的造船厂能造这种尖底船,但都是很小的船只,只能做渔船使用,想要出海那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说他们不知道尖底船的好处,难道是因为中国没有航海的传统的缘故?毕竟中国面对的都是汹涌澎湃的大海,让人一看就望而生畏。不像地中海那样风平浪静,是一个天然良好的的练习场所。

想了半天没想出原因来,只能归结于中国不重视技术的发展,看不到技术的应用前景,也不往这方面想。只有等有人造出了大型尖底船而且出海成功了,这项技术才会引起当权者的注意。

既然大明没有技术储备,朱允炆就只能从书里找了。当然,不只是造船技术,还有更重要的航海技术,比如地图学。经验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朱允炆要做的就是将一部分能写在书上的经验写出来,减少大明航海的弯路。但是像东海南海水文气候这种就只能一点一点地靠航海士们摸索了。

还有罗盘等航海工具的使用,朱允炆也不知道如今欧洲的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了,也不需要知道,只要把往后百年的技术拿过来就行了。

首先是卡瑞克帆船,这种帆船是目前欧洲仍在使用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的帆船,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用它进行了对非洲和大西洋进行探险,这是远洋时代的“第一船”。这种船容量比较大,能容纳较多的水手和货物;船上的四桅上,挂有三角帆及横帆,这足够提供动力令船只航行速度增加,即使逆风时也无碍航行。

但缺点也很明显,需要的水手比较多,这对大明来说问题不大;还有就是遇到强风时容易倾斜坍塌,这对大明来说就比较令人难以接受,太平洋上可一点也不太平,比大西洋的水文状况复杂多了。

朱允炆拿它出来也就是为了给工匠们提供借鉴,不会作为主流船只使用。

还有就是卡拉维尔帆船,与卡瑞克帆船是同一时期的,但比卡瑞克帆船更受欢迎。这是葡萄牙亨利王子组织研发的。

它比卡瑞克帆船更为轻,而且吃水线亦较浅,更适合于沿岸及河川的探险,亦减低船只的负担。在船帆方面,它使用了地中海普遍见到的三角帆,转舵性能变得更高,船帆更易鼓起,速度亦大幅增加。现在这个时候卡拉维尔帆船已经增加了远洋航行的特性,比之前的更为实用。

但是这种船比较小,大规模航行就不太适用。朱允炆把它拿出来除了吸收其中的技术,也是为了将其给民间使用。

带着图书馆回大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谍战:芒刺在喉 连载中
谍战:芒刺在喉
小教官
特工一旦被敌人发现,注定会被挫骨扬灰。特工也不是大头兵,只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特工更需要的是智慧和在敌人跟前随时带上千百张面具的勇气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邓耀明做到了,一次次化解自身危机的同时,更是将日军特高科梅机折腾的生不如死。
23.0万字5个月前
特种兵:三年又三年 连载中
特种兵:三年又三年
天榜留情
[[【A级签约作品:特种兵:三年又三年】“你说,你吃喝嫖赌多少次了,我千方百计跟军医院说你心理有问题,要你去看心理医生,可你还到处拈花惹草?你是不是真的心理变态啊?你忘了自已是好人还是坏人啦?”“明明说好是三年,可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范天雷!我这个卧底怎么办?荤素不沾?”再不收网,我都要成世界级地下皇帝了!(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10.9万字5个月前
抗战·从军阀开始崛起 连载中
抗战·从军阀开始崛起
战争狂人
[[【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小说:抗战·从军阀开始崛起】1929年末,当蔡运生受东北少帅指示,刚与毛熊达成伯力协定的耻辱之时。在奉天大帅府内。张学诚以老帅三子,东北副总司令的名义,说出此战未输,安可言降之语。当即不顾阻绕,连夜出城,召集本部奉天第一军,奔赴前线战场。北方大战,此时一触即发。飞卢小说网提醒您:本小说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11.5万字5个月前
三国从杀出长安开始 连载中
三国从杀出长安开始
就我72
初平三年王允谋杀董卓。 余部在贾诩建议下反攻长安。 刘范刚理清思路,便有胞弟的喜讯冲击过来。 “兄长,我已经联络上征西将军马腾,不日就能里应外合,杀贼报国!” 好不容易压下消息,胞弟刘诞再次送来喜讯。 “兄长,我已经说服侍中马宇,只要斩杀宿卫徐晃,我们就能掌握宫禁。” 默默看着刘诞真挚的眼神,刘范沉思,或许从长安杀出去更安全。
58.3万字4个月前
魂穿尹志平 连载中
魂穿尹志平
我真不是凡人
一觉醒来,甄志丙发觉自己成为尹志平!没错,就是那个玷污了小龙女的尹志平。 看到身后一脸冷漠表情追着自己不放的小龙女,甄志丙内心大声疾呼:“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注:新版《神雕侠侣》人物尹志平因全真教协会反对而改名为甄志丙。
20.2万字4个月前
我在南宋那些年 连载中
我在南宋那些年
那时关山
一个21世纪的程序员,穿越到了风雨飘摇的南宋中晚期,从一个普通卖酒子弟起步,奋起求学,并意外结识了当时还是少年的宋理宗赵昀,一步步将其扶上帝位,借机弘扬阳明心学,后来开发台湾,经略两淮、西南,整军北上,开启大航海时代。这里不再有懦弱无能的南宋,不再有“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千古遗憾,这里更有一个现代人对那段历史的反思和重构,我是谢方,这是我的“南宋那些事”!
21.1万字4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