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塞把自家的三间大屋腾空出来,家具和床,都搬到西厢,院子里又立了竹竿,简单的盖上巴毛草遮风挡雨,成袋的稻谷堆满了房屋和院子。
又对寿姬说,这些粮食看似很多,可是对于沛县的民众来说,不过杯水车薪,救不了苦难。
“你还得拿出钱来,继续去买粮,凡是附近县城大户人家,愿意将屯积粮食卖给咱的,都要买了,这里堆不下,咱们可以到县衙去借粮仓堆放。”
托了刘季,找到萧何,萧何告诉了县令。
县令道:“动用县衙粮仓,当然可以,捐名可以是莫塞,不过堆进去的稻谷,到时候由县衙分配给灾民。”
莫塞听到县令这句话,气不打一处来,对刘季道:“那县令端的可恶,不过借县衙的粮仓暂时堆放而已,他居然想吞掉将来沛县民众的救命粮。罢了,刘兄弟看能不能帮忙存放一些,最多也就是在八月之后,便可把房子腾空出来还给你,占用期间的费用,算在我莫塞身上。”
刘季自然依他,哪里还说收钱的事?
他的岳父吕公家那石房子,比任何人家的房子都宽敞,堆多少都行,但他一家已经出游,只好找些房屋稍微宽敞一些的好友,向他们说明了情况。
那些人见是托刘季的面子,而且下来挨饿已是必然,知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喜不自胜的答应,遂把房屋腾空出来,只等莫塞买了粮食堆进去了。
这远处买粮是个费力的事情,钱得亲自过手,途中安全还得考虑到位。
而且这下雨的天气,绝对不能让粮食淋湿受潮,没晴天太阳晒,稻谷如堆在房子里,不用六七天,便会发霉出芽,变质腐烂。
微山、鱼台、丰县、铜山,这几个县城,莫塞相继买到了粮食,
整个沛县的人,知道了莫塞的举动,把他看成了救世者,灾荒尚未到来,粮食虽还未放出,莫塞已是名声大噪。
这一举措,给沛县的人们吃了一粒定心丸。
李归虚县尉听到这些消息,对县令道:“这莫塞无缘无故做什么大善人?八成借口为灾民储粮,要图谋造反,县令大人不可不防。”
于是,县令叫来萧何,问莫塞当日办理购粮公文和运粮验牌的细节。
萧何道:“当日为他办理的书吏,已于前日伙同南门亭卒一起,出城征用去骊山服劳役的民夫去了,今日还未回来。当时的情况,属下记得清清楚楚,县衙里也有备案文书,要不要找来给县令大人一阅?”
既然县衙有莫塞出城购粮的文书备案,道理上讲,县令已经批准了此事,盖了县令的大印,有什么值得再看?
萧何琢磨了一会,又说,当时莫塞空着两手进的衙门,有泗水亭的刘季陪同,萧何亲自叫文书吏为他们办理的事务,县衙大印也是县令自己亲手盖上去,而且运粮验牌也是李归虚县尉亲自签章,所有过程清清白白。
他说,这件事并无人收到莫塞的贿赂,而且程序上并没有什么不妥。
李归虚县尉道:“他一个卑微的捕蛇者,刚刚搬到沛县来居住,光是居住费和购置房屋,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了,这一下,又到处去收购粮食,运回的粮食源源不断,哪里来的钱?这里必然有名堂。”
萧何说,莫塞有多少钱,那是莫塞的事,问题是莫塞肯拿出来购买粮食储存,防备灾荒,这是沛县民众的福德,不知道李归虚县尉为何要在莫塞的身上做文章。
李归虚县尉说,莫塞的前任妻子姝姗,背着蛇精嫌疑脱逃了,按照大秦律法,莫塞当是连坐。重要案犯连坐在律法上与一般案犯不同,不能以缴纳“避难费”逃避罪责。
“可那个捕蛇者莫塞,不但不缴纳避难费,只缴纳了丁点居住费,便公然在沛县购置房屋定居下来,难道就这样不了了之?”
萧何生气道:“这事是前任县尉办理的事务,李县尉要不要上铜山道观去一趟,当面问问他?”
县令道:“两位别吵了,这些日子沛县为征粮之事已绞尽脑汁,两位还嫌不够烦?”
萧何气得拂袖而去。
秦月照人人变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