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刚解释了一句,又看向薛丁山,冷着脸唬道:“臭小子,见了公子,怎地还不见礼?!”
薛夫人满含歉意地向王维笑了笑,拍着儿子的肩膀,轻言细语地劝儿子叫人。
“哈哈,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不用拘礼!”王维笑道,小孩子腼腆,要慢慢教导,别着急。
薛丁山长得虎头虎脑的,仰头看着王维,问道:“阁下可是救了我父亲的诗绝玄奘公子?”
小丁山一点也不腼腆,反而很机灵,说话也很流畅,跟他的名字讷一点也不匹配。
“丁山若是不嫌弃,叫我一声叔父吧!”王维笑道。
薛刚和雷万春念着王维的救命之恩,来了忠义伯府后,一直称呼他大人,很是尊重。
可王维不想跟两人关系疏远,强迫两人改口,规劝了多次之后,两人才唤他玄奘,他与薛刚平辈相交,做薛丁山的叔父倒也合适。
“薛讷拜见叔父,多谢叔父救了我父亲。”
薛丁山双膝一弯,跪在了地上,向王维施了个大礼。
“不谢不谢,丁山快起!”
王维受了一礼,连忙拉起了薛丁山,果然不愧是青史留名的人物,小小年纪就知恩图报,知礼节,长大了定然不俗。
薛刚看了儿子的表现,淡淡地笑了笑,邀请王维进入射日阁中小坐。
两人坐下说话时,薛丁山随侍一旁,不停地向他父亲打眼色,不知在打什么鬼主意。
薛刚憋红了脸,努力了半天才开口道:“玄奘才高斗,诗才冠绝天下”
“停停!”
王维连忙打断,“薛兄,咱们又不是外人,有事说事,别整那些酸掉牙的词。”
薛刚吁了口气说道:“玄奘,犬子仰慕文道,却苦于无人指点,玄奘诗冠于世,在空闲之时,可否指点犬子一二,带他入道?”
“请叔父教我!”
薛丁山躬身施礼道。
“无须多礼!”
王维扶起小家伙,问道:“薛兄,据我所知,你们薛家曾经是将门,如今为何要丁山修行文道?”
薛丁山要是成了个人,还会那么出名吗?
更重要的是,他肚子里没有几两墨水,要是教写大字、三字经、千字文、诗格韵律等基础性的学问,他尚可胜任,若是搞大学问,譬如什么四书五经、君子六艺、天文历法等,他实在力有未逮。
“此事拜托玄奘了!”
薛刚解释道:“当今大陆,无论唐宋,皆重文轻武,譬如此次宫变,跟太子和太上皇有牵扯的文修,一个没杀,只是贬官去职了事,而武修呢,杀了一批又一批,此一节正说明了文尊武卑的现状。”
王维点了点头,这几天回了长安,他打听了不少事,大都是关于宫变之事,最后处理的结果与薛刚说的差不多,大体上文修打架,武修背锅。
譬如太子府的四大文囊,同时是狗头军师,元稹李吉甫等都没有受到重罚,只是贬到了西北做官。
而武修待遇差多了,雷万春与薛刚等人只是听命行事,跟着李佐胡闹了几回,却要被当作罪魁祸首杀头,相当得不公平。
对于此等差异,众人心知肚明,唐国刑律由文人编撰制定,他们受到了古训影响,主张刑不上士大夫,士大夫便是指文修,自当要偏袒文修。
与唐国相比,宋国似乎更过分,宣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岳武帝都可以杀,但文修,一个都不可杀。
文武之别,由此可见一斑!
可以说,武修不成武王,便只能任人驱使,如同下人,成了武王,依旧那样。
又听薛刚感慨道:“某幼时家贫,修不得文道,后来练了几十年,才修成武尊,可是即使成了武尊,也只能听人驱使,任人宰割。某走错了路,不想丁山再重蹈覆辙,此事拜托玄奘了。”
他起身又拜了一拜。
王维叹息一声,这是赶鸭子上架啊!
“罢了,又不是什么大事,我答应了。”
“多谢师父!”
好嘛!
魔盘大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百发小说网http://www.baifabohui.com),接着再看更方便。